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政权的王朝,作为一个为数不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存在时间虽然不到一百年,但是它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在历史上绝对是可圈可点的。
应该说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一位明君,他的开明之处就在于,忽必烈非常重视与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
由于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元朝统治者身上带着贪婪的本性,他们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不断的南下北上,开疆扩土。
终于由忽必烈创立了元朝,并且元朝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土。
面对着这么大的国土,还有不同的民族,元朝的开国大汗忽必烈总结了历朝统治者的经验教训,接受并学习汉文化。
通过学习总结,忽必烈创立了很多顺应时势的方针,这其中就包括积极主动的与外界进行文化经济的互动。
一、继汉唐之后,元朝的商贸活动再次达到巅峰忽必烈及此后元朝统治者的治理方针都是重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元朝的十一位君主,只有五位接受并喜爱汉文化。
但他们也从始至终地贯彻落实了忽必烈的这一方针,所以哪怕元朝末期战争四起,直至元朝最后灭亡,也没有让封建统治势力走向分崩离析的结局。
可见元朝统治者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并且收效很好。
元朝的统治者不仅在文化方面重视融合,在经济发展方面元朝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没有元朝的重辟海上和陆地的丝绸之路,就没有后来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提到陆上丝绸之路,我们通常会想到西汉时期,汉武帝派使臣张骞从国都长安出发,途经甘肃和新疆,最后到达中亚、西亚大陆。
同时也将地中海各国的陆地通道连接起来,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西汉开辟了陆地丝绸之路的同时,英明的汉武帝又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成功的开辟,整整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是中国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两条丝绸之路的成功开辟,让西汉繁荣了近二百一十年。
和汉朝能够比肩的则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位注重经济文化交流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唐朝不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象。
盛唐的景象也让世界各国心驰神往,而这些就得益于汉武大帝开辟的海陆两条丝绸之路。
让我们来看一段来自法基赫在《各国志》中收录的一段与唐朝同时期的埃及占领者阿姆尔之子阿卜杜勒对世界的描述:
“世界景象分为五部分,犹如鸟首、两翼、胸部、尾部,世界之首为中国……”
可见汉唐文化对世界影响之深远。
而元朝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历史朝代,开创者忽必烈,就是一个接受度极高的君主,他也非常注重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
在他的治理下,元朝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同时,他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宽广胸怀。
在忽必烈的统治下,元朝重新开辟了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主动与世界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再现汉唐盛世。
让中国再次登上世界中心的“宝座”,也让欧洲各国商人和传教士争相前往中国,只为一睹忽必烈的风采和盛世下中国的风土民情。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他的子孙继续南征北战,开疆扩土。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不仅建立了王朝,还让元朝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更让他的国家成为了世界中心。
而这些,都是他积极开辟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和重视文化经济交流的结果。
元朝开辟的陆地丝绸之路连接了西亚,到欧洲和非洲的道路,而海上丝绸之路则打通了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国,甚至还有非洲一些国家的道路。
自此,元朝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刻。
元朝统治者积极执行和宣传“四海为家”和“相互往来”的政策,吸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商人和传教士。
同时也鼓励百姓积极地参加到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去,尽管语言和文化各异,也要努力加以融合。
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记录过当时他觐见忽必烈时,忽必烈主动提出想要与罗马朝廷统治者沟通的情景。
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对与外界沟通是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且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执行的。
元朝统治者为了表达这一态度,在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上沿途给往来客商修造了供歇脚过夜的驿站。
这一举措更加吸引了西亚和欧洲的商人争相来到中国,往来不断,络绎不绝地日夜在这条路上奔走穿梭。
世界各国的商人聚集于此,从一开始的语言不通,文字不同,习惯、宗教各不相同,直至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沟通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高度融合,这一影响是正面的,起到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元朝统治者积极与外界沟通交流,这也带动了元朝百姓的积极性。
他们也参与进来,在与外国客商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从而激发了创造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元朝自上而下对外界持有积极融合的接纳态度,从而使元朝的经济文化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
此时元朝货币成为了世界的流通货币,而这也巩固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心的这个位置上更加安稳。
元朝统治者在文化经济交流上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比如元上都和元大都宫殿都是按照正北正南方向修建的,而其他朝代的宫殿基本都没有正南正北的朝向,这就说明元朝统治者非常注重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再比如,元朝的造船技术一直都是短板,但是通过积极与外界保持文化经济交流,造船技术也得到质的飞升。
元朝的船只能在海上航行的更远,去更多的国家与之进行积极外交。
元朝统治者注重引进国外科学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将中国的文化成果系统的输出,比如我国制造火枪火炮的技术就是在这个时候流入到国外的。
忽必烈与元朝的其他君主都在向世界展示着属于东方统治者的宽广胸襟与气度,没有元朝对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重辟和经济文化的融合。
之后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和明成祖的“麒麟外交”也是不会出现的。
可以说元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存在,没有它的存在,西汉时期的海陆丝绸之路无法持续下去。
元朝利用两条丝绸之路开展经贸活动,积极开展经济文化交流都给之后的明朝提供了宝贵的治世参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三、元朝在经济文化交流上的成绩斐然元朝初期,大量西方人都争相涌入中国,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居多,久而久之,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后的结晶,也是元朝统治者注重文化融合,促进地方与中央凝聚力的有力证明。
元朝仅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98年,但是它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统治者注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
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很多像丁鹤年这样的诗人、像扎马鲁定这样优秀的天文学家、另外还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者等等。
统治者开辟了一条顺应时势的道路,注重与外界的联系,积极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学习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
如历史上最精密历法——《授时历》,珠算法等等都是诞生于元朝。
这些都说明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西方科学技术接受度很高,从而激发了创造力,自身生产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元朝创造了太多奇迹,而这些奇迹处处彰显着统治者的智慧,忽必烈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对外部文化持接受态度,使元朝在他治理下发展壮大。
我们身处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代,早已不用像元世祖忽必烈那样的方式与外界沟通了,通过网络我们就能足不出户地了解世界。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面对着大量的信息,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而这,就要取决于我们的见闻和眼界。
这就需要我们像忽必烈那样,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世界,对不同文化都要持包容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眼界开阔、明辨是非、有大局观的人,这样的我们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
参考文献:
《各国志》
《马可波罗游记》
《试论元朝之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元朝丝绸之路与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