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聂荣臻预感大限将至,自称“该走了”,挣扎着安排了三件事

五千年史鉴 2023-01-15 22:50: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5月14日,93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与世长辞,至此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全部离我们而去。

聂荣臻元帅一直保养得当、心态乐观,所以就算是病逝前夕,依然头脑清醒。甚至当他预感到大限将至时,还打起精神安排了一些身后事。

聂荣臻元帅病逝前安排了哪些事情?他年轻时又有怎样的光辉岁月呢?

三个愿望

六十年代前后,聂荣臻元帅的身体就已经因为过度操劳而透支了,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先是心脏病、高血压,又是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等等。

这一切的疾病都在侵蚀着这位元帅的身体,让他饱受折磨。但是身体上的病痛,没有让聂荣臻元帅屈服,他反而更积极的面对生活。

聂荣臻元帅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他晚年的生活格外规律。每天早晨起床后,他都坚持做医生为他设计的保健操。

早饭后,聂荣臻元帅也会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外出散步,再接受相应的按摩和治疗。

晚年的聂荣臻元帅依然不能放下国家大事。每天他都会趁着精神好的时候,看看文件和报纸。

吃晚饭时,聂荣臻元帅还会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因为这两个节目能让真真切切地了解到国计民生。

晚饭后他会再去散散步,日复一日的坚持如此,才让病痛交加的身体依然保持着不错的状态。

当然聂荣臻元帅的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更表现在精神上。聂荣臻元帅是四川人,所以他格外钟情于川剧,后来常年在京,又喜欢上了京剧。

因而他时常会听喜欢的曲目,放松心情。甚至在聂荣臻元帅的带动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喜欢上了我们的国粹。

然而毕竟有年龄和病痛摆在那里,就算是聂荣臻元帅如此努力地对抗疾病,也还是无法改变身体慢慢地衰老。

最开始时,他总是坚持自己散步,后来则需要工作人员的帮助。到了最后,他已经无力站立了,只能在轮椅或者床上活动四肢。

1991年9月,聂荣臻元帅由于心衰又一次入院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才终于让他能够出院回家休养。

这次以后,聂荣臻元帅基本失去了自理能力。他的心衰越来越严重,甚至连动一动都会气喘不已。

聂荣臻元帅太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了,他曾向身边的人说觉得自己活得很久了,该走了,因此陆陆续续地安排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首先,聂荣臻元帅让人在房间里挂上一张大一些的毛主席像。因为他的视力也在随着年龄退化,如果小了他看不清楚。

秘书很快拿来了两张照片,让聂荣臻元帅挑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毛主席办公的相片,因为他始终坚定追随着毛主席的脚步。

其次,聂荣臻元帅卧病期间,还特别关心了彭真的身体情况。1992年时,没有离去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已经八九十岁的高龄了。

彭真也是如此,年龄见长又对国家操劳过甚,导致身体情况并不乐观。聂荣臻元帅自己躺在病床上,还格外惦记他。

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元帅与彭真在晋察冀有过默契的配合,是感情深厚的老战友。因而思来想去,聂荣臻让人转达了问候和关心。

1992年起,聂荣臻元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解放军总医院甚至发出过病危通知。

由于聂荣臻元帅坚持不住院,医务人员就在家中监护他的情况。过了十几天,聂荣臻元帅可能感觉到自己将要离开了。

于是他让秘书拿来了录音机,想趁着头脑还算清醒,留下了几句话,似乎是在做最后的告别。

他谈到了自己七十年的党龄,提及了组织上信任和任务,更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信心的期待,句句都是忠诚。

作为一个父亲,聂荣臻元帅最后也在录音里宽慰了女儿。希望她能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分悲伤。

就这样,聂荣臻元帅慢慢地交代好了这三件事,似乎已经做好了离别的准备。但是他根本放不下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

就算在病重期间,他还是坚持听文件。医生本来不赞成,但是拗不过老元帅的坚持,只得同意上下午各听半个小时。

5月14日晚上,聂荣臻元帅看完新闻又看了动物录像片。到了该休息的时间,他就睡下了。本来一切正常,但是病房里却有些不对劲。

医务人员察觉到那天似乎过于安静了,往日聂荣臻元帅入睡后都会有鼾声的,几位值班专家立刻前来查看情况。

他们检查后发现,聂荣臻元帅已经陷入极度心衰,就算奋力抢救也无力回天了。那天晚上22时43分,聂荣臻元帅永远长眠了。

至此十大元帅都离开了人世,峥嵘岁月终成历史。但我们相信一个人被彻底遗忘才是真正的消亡。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聂荣臻元帅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

峥嵘岁月

1899年,聂荣臻出生于四川江津。生长于那样动荡的年代,让他青年时期就立下志向要富国强兵。

为此他博览群书,古今中外无不涉猎。在《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的影响下,聂荣臻踏上了远渡重洋、勤工俭学的道路。

1922年8月,聂荣臻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了,立志救国救民。

两年后,聂荣臻前往莫斯科学习。几经辗转,他进入了苏联红军学校,开始接触军事方面的知识。

也正是因为对军事地学习,让聂荣臻一回到国内就进入黄埔军校任职,在政治部开展工作。

然而,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那时就已经心怀不轨。聂荣臻多次对蒋介石的阴谋进行了反击,但蒋介石冥顽不灵,根本没有改变。

甚至在中山舰事件以后,聂荣臻还被免去了在黄埔军校的职务。对此聂荣臻没什么怨言,他转而与周恩来一起开展工作。

1927年底,他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本来起义取得了初步胜利,聂荣臻和叶挺主张将队伍转移到农村,以休养生息。

但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这一提议遭到了否定。结果起义军被敌人反扑了上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遭到重创。

在关键时刻,依然是聂荣臻等人果断决定撤出广州,这才保留下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

后来聂荣臻也曾在上海参与过地下工作,但是由于中央特科里顾顺章的叛变,他和大多数地下党同志一起,奉命撤出了上海。

1932年,已经撤到中央根据地的聂荣臻,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的政委。此后聂荣臻带领队伍,在一系列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尤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聂荣臻更是奔波于战火之中。1937年9月,他参与指挥了平型关战役。

那是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我军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对此聂荣臻自然也是骄傲的,他立志要将日本鬼子彻底赶出中国。

此后经年,他一直战斗在晋察冀的广大土地上,听从毛主席的指挥,打出了一次次漂亮的胜仗。

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下,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却没有珍惜这即将到来的和平,反而发动了内战。

面对严峻的局势,我党我军都只得奋力应战。聂荣臻那时主政晋察冀地区,他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

1946年7月,在聂荣臻的指挥下,晋北战役打响了。这一战解放了多个城镇,狠狠挫了国民党的锐气。

在正太战役中,聂荣臻率部歼灭敌人数万,更是打出了威名。在我军的猛烈攻势下,国民党早已是垂死挣扎。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聂荣臻奉命参与指挥。就是在他的建议下,我军通过强攻拿下了天津。

解放天津的过程中,聂荣臻一边指挥战斗,还一边同国民党驻北平的傅作义将军谈判,最终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可以说华北地区最终得以解放,离不开聂荣臻的正确指挥,很多场战役都彰显了他的睿智与远见。

正因如此,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

而后聂荣臻元帅虽然没再指挥过战斗,但他一直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前线,为新中国的发展尽心竭力。

精神长存

说起聂荣臻元帅这一生,他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更在为人处事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榜样。

毛主席曾说过:“聂荣臻是个厚道人!”此话绝非过誉,而是聂荣臻元帅自学生时代起,就积德行善的结果。

少年时期,聂荣臻曾在私塾读书。他所在的私塾有一位同学穷得买不起砚台,还遭到了嘲笑,聂荣臻就把自己的砚台送给了那位同学。

其实聂荣臻的家庭也不算富裕,但是他的母亲得知这件事以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让聂荣臻以后多帮助那位同学。

由此可见,聂荣臻的善良厚道,不仅是他个人成长进步的结果,更受到了聂家家风影响。

在后来的革命战争时期,聂荣臻身处行伍,在运筹帷幄时,仍不忘了关心着身边的战友们。

长征时期,邓小平调到聂荣臻所在的部队工作,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1936年底,伟大的万里长征顺利结束,大部队已经到达了甘肃。但是邓小平却因伤寒病倒,性命危在旦夕。

聂荣臻作为政委非常着急,但是条件有限,他又不通医术,只能干着急。就在他急得团团转时,东北军送来了一些物资。

当时的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带领下,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所以送来的物资诚意满满,里面还有共产党部队里很少出现的罐装牛奶。

牛奶在当时是难得好东西,能有效补充营养。于是聂荣臻立刻让人把牛奶拿给了病重的邓小平,希望他能好起来。

想来也正是这难得的牛奶发挥了作用,才让邓小平能够在医疗条件一般的情况下痊愈,能够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去。

聂荣臻关心的从来都不仅是朝夕相处的战友,就算那些偶尔到部队工作的人,也能感受到他的关怀。

1942年初,“抗敌剧社”来到冀中地区进行慰问演出。时值隆冬,天气不仅寒冷,还下着雪。

演员们为了表演效果,不顾严寒,都穿着单薄的表演服。聂荣臻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担忧在心里。

那么冷的天,普通战士穿着棉衣棉裤才能勉强御寒,那些大多身板单薄的演员却穿得那么少,很容易生病。

于是聂荣臻就让人加了炭火,尽量让在做上台准备的演员们暖和一些。还让人拿来了酒给演员喝上一点,也能暖暖身上。

演员的面对聂荣臻的关心,感动极了,更加认真地表演起来,让观看演出的战士们从戏里得到了更深刻的鼓舞。

正是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守住和平,建国以后,国家大力发展科技,聂荣臻也投入到了“两弹一星”的建设当中。

可是那时条件有限,就算是国家科研人员的生活也是艰苦的,甚至有不少技术人员会在寒冬被冻伤。

聂荣臻知道以后,亲自去了航天五院慰问,鼓舞技术人员,此行他深入了解了院里的情况。

事后,聂荣臻尽力改善了科研人员的住宿条件,还让人送来了当时难得的猪肉、海带、豆油等有营养的食品。

正是在聂荣臻等领导人的关照下,科研人员得以克服艰苦环境安心研究,成功研发了我们的“两弹一星”,让中国不必再受制于人。

聂荣臻元帅更是深知科技的重要性,所以就算是临终也记挂着祖国科技的发展,想再多听一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可惜啊,岁月不饶人,一晃眼聂荣臻元帅已经走了三十年矣。这三十年里,中国的发展从未停歇,想来聂荣臻元帅也能安心了。

斯人已经不在,但松柏依旧青。聂荣臻等十大元帅早已离去,但历史不会被抹去。

我们相信元帅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鼓舞着中国人民迈向更远的未来!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