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乌克兰相关规定,泽连斯基的任期本应在去年 5 月份结束,然而由于乌克兰处于战时状态,大选一直未能举行。
然而,3 月 5 日,美国总统的 4 名高级随从被曝密会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和前总统波罗申科。报道指出,双方讨论的核心是乌克兰能否尽快举行总统选举,好换掉泽连斯基。那么现在能替代泽连斯基的都有谁呢?
在泽连斯基的众多竞争对手中,有五位人物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前总统彼得・波罗申科、前总理尤莉娅・季莫申科、现任基辅市长维塔利・克里琴科、现任情报头目布达诺夫以及前乌军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

扎卢日内目前的民意支持率在五人中最高。2025 年 2 月初,一项乌克兰内部调查显示,其支持率高达 72%,而同期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则不到 50%。
从 2023 年至今,几乎所有民调都将扎卢日内的支持率排在首位。扎卢日内出身平凡,家族背景不强,多年来在军队中凭借自身努力,一刀一枪打出威望。
他形象硬朗,在军中威望极高,像第 3 突击旅、第 12 突击旅等极右翼部队,泽连斯基和希尔斯基指挥不动,扎卢日内却能调度自如。如此高的威望对泽连斯基构成了重大威胁。
2023 年末,泽连斯基在采访中称军人参与政治是错误,这番话被广泛解读为对扎卢日内的警告。到了 2024 年 2 月 8 日,泽连斯基直接将扎卢日内解职,并以体检不合格为由强迫其退役,将其派往英国当大使。鉴于扎卢日内的高民望,如果举行大选,他战胜泽连斯基的几率不容小觑。

基辅市长克里琴科,在政治立场上与泽连斯基也存在分歧。战争开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乌克兰政坛无人公开批评泽连斯基,而克里琴科是第一个打破这一局面的人。
2023 年末,扎卢日内承认扎波罗热反攻陷入僵局,引发泽连斯基不满,克里琴科却力挺扎卢日内,指责泽连斯基听不进大实话,还指出泽连斯基的一些做法会让乌克兰的未来与俄罗斯趋同。两人矛盾的核心在于权力分配。
在战时状态下,泽连斯基高度集权,他任命军事行政官对基辅等各州进行管理,这些军事行政官权力极大,类似于总督,这使得克里琴科等地方官员的权力被架空,心中积怨已久。
当乌军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时,克里琴科有所顾忌,不敢多言;但随着扎波罗热反攻失败,局势恶化,他便开始频繁对泽连斯基冷嘲热讽。凭借基辅市长的身份以及在政坛积累的人气,如果举行大选,克里琴科也具备成为总统的可能性。

布达诺夫的情况与扎卢日内有相似之处。他从军多年,立下不少战功,在民众中也有一定好感。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断就是他的 “杰作”,其支持率长期处于第二名或第三名。
季莫申科和波罗申科则属于寡头阵营。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从政经历丰富,人脉广泛,并且与西方长期打交道。特别是波罗申科,拜登家族在乌克兰的不少资产由他代管,这使得他们在乌克兰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看似有实力挑战泽连斯基的竞争对手,对于举行大选却齐刷刷地拒绝。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出于大局观的考量。以扎卢日内为例,2022 年双子城战役时,乌军陷入三面包围需要撤退,殿后任务艰巨,扎卢日内毅然决定让自己的嫡系部队第 24 机械化旅承担,该旅虽损失惨重,但成功掩护大部队撤出,展现出了他的大局观。
如今,他认为此时若站出来挑战泽连斯基,无论胜负,都可能引发乌克兰内部分裂,乌克兰将成为最终的输家。所以,基于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他选择不参与这场政治角逐。

第二类原因是与俄罗斯的矛盾过于深刻。克里琴科、季莫申科和波罗申科皆是如此。自 2004 年乌克兰第一次颜色革命以来,季莫申科和克里琴科就与反俄阵营紧密捆绑。
克里琴科还参与了 2014 年的第二次颜色革命,多年来与俄罗斯的矛盾不断加深,已无法回头。
对于他们而言,要在此时转变立场,与俄罗斯和解,难度极大。以克里琴科为例,在反俄情绪高涨的乌克兰,他作为基辅市长,有机会竞选总统;但如果乌克兰转变为亲俄立场,他的政治前途将一片黯淡。
波罗申科与俄罗斯的仇恨更为突出。2014 年后,乌克兰对顿巴斯地区进行全方位围剿,波罗申科正是幕后主导者之一,他曾说过的一些强硬言论,使其与卢顿两州民众结下血海深仇。
他一旦投降,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布达诺夫同样如此,他策划或执行了开战以来大部分针对俄罗斯境内的袭击,俄罗斯人对他恨之入骨,让他投降无异于自寻死路。
此外,当前乌克兰停战谈判条件也极为苛刻,美国提出的“卖国条约”极其离谱,例如高达 5000 亿美元的赔偿要求,这使得乌克兰总统这个职位从原本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敢轻易接手,泽连斯基便无奈地继续承担这一重担。

从更深入的角度分析,美国推动乌克兰大选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考量。
美国试图通过更换乌克兰领导人,调整乌克兰的政治方向,以更好地服务于自身在东欧地区的战略布局,进一步遏制俄罗斯。
然而,乌克兰内部这些潜在替代者的态度表明,乌克兰的政治局势并非美国可以随意操控。
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势力在面对国家利益、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自身安全等多重因素时,有着自己的权衡和判断。尽管泽连斯基面临诸多困境,如支持率下滑、内部权力斗争等,但在当前局势下,想让他轻易下台并非易事。
除非出现极端情况,比如外部压力持续增大,或者内部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否则乌克兰的政治格局在短期内可能仍将维持现状。而未来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演变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乌克兰政治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各方势力的博弈也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