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啥时做企业文化建设
有人说,企业刚刚创立时,正在为生计发愁?做什么企业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时,正快马加鞭大展宏图,哪有时间做企业文化?企业遇到瓶颈时,正迷茫郁闷?哪有心情做企业文化?甚至还有人会认为,在这个时候谈文化,不是脑子有病嘛!
有这种想法的人,首先就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误区。前面说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最高纲领。借鉴文化的“活法”定义,企业文化就是“干法”。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干法建设,就是继承和遵循好干法,摈弃坏干法,创造新干法。所以,所谓企业文化建设,应始终聚焦业务问题,以企业生存和发展为第一要务。
那,到底该什么时候做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在默认当下文化存在不足的前提下,追求更先进文化的过程。我想,任何时候,企业文化都是存在不足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么,这样说来,企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刻寻求匹配企业当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文化。
①企业初创时
在企业创立之初,就要有意识地关注企业文化,从开始就要把握好大方向,有意识地创造一种“理想的”企业文化,这对组织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汇川技术的董事长朱兴明先生说,“我经常听客户老板讲,我这里又新设了一个部门,那个部门人很少,先不要搞那么多,文化先不做,这是不对的。小企业要讲文化,大公司的小部门也要讲文化,否则将来会出大事。”(《新征程,新文化——汇川技术新文化发布会朱总演讲实录》,公众号【汇川技术HR】2020-08-17)
②企业兴旺时
有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是这样说的,“凭运气赚的钱,最终都会凭实力亏掉”。当企业高速发展时,更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要提炼成功基因,发现潜在危机,以巩固企业的发展成果,避免昙花一现。
而且,当企业规模快速扩大时,还面临一个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文化稀释,还有新员工带来的观念冲突。
比如,京东2009年初约1000名员工,到2009年底有2000多名员工,大不了一位老员工带着一位新员工,进行价值观的传承。2010年员工人数从2000多人增加到7000多人,新员工人数是老员工近两倍,如何教化,如何承上启下?尤其是2010年引入了很多在大公司做过的人,带着受过职业训练的价值观来的,他们不是白纸一张,必然跟公司原有的价值观有冲突。(《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李志刚)
汇川技术从2013年开始启动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正是在面临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文化不断被稀释的状况。2012年之后,公司的销售、生产及部分研发人员、部分的职能部门由深圳总部搬迁到苏州,且吸纳了大量的新员工加入(我就是2012年加入汇川),此时汇川新员工人数超过老员工,且苏州汇川的新员工人数大约是老员工的二倍,文化不被稀释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很多老员工的感受非常深刻。
文化稀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契机。如果不对以往的文化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传承,必然会导致企业传统文化的流失,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后劲不足的困扰。
③企业瓶颈时
当企业出现发展瓶颈,比如业务增长乏力、用户满意度下降、员工离职率增高等,需要及时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而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正是其背后的企业文化不适应当前的内外部环境所导致。
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指南》这本书中举例说,“以李维斯公司(Levi’s)为例,只要公司的盈利水平出现0.5个百分点的下降,他们就会宣布危机已经出现并做出重要调整。” (《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指南》,沙因)
纳德拉在2014年2月被任命为微软第三任首席执行官时,他对公司员工表示,重塑企业文化将是我的首要任务。他在所著的《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这本书中,这样写道:
“在2014年2月的那个寒冷日子里,微软董事会宣布我将出任首席执行官后,我把改造公司文化列为首要任务。我说我们要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重新发现我们存在的理由。我认识到我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我们的文化,唯有如此,微软10万名充满创造力的员工才能更好地塑造我们的未来。”
二、谁来做企业文化工作
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共同习得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并不单纯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具体来说,一般是老板挂帅、人力资源/企业文化部主导、中层传导、员工践行。
以下,布衣公子针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各个角色所承担的职责进行简单分析:企业领导者,企业文化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政委或HRBP、普通员工。
①企业领导
企业的最高领导,俗称“老板”、“一把手”,是一家公司企业文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塑造、推动、宣导、表率四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责任。这是无可辩驳和毋容置疑的。
微软CEO纳德拉认为:“首席执行官也就是CEO中的字母C,我希望它代表的是文化。首席执行官可以说是一家组织的文化管理者。”(《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纳德拉)
其一、塑造
人们常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的确,企业文化发源于老板文化,它总是反映了企业老板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老板文化将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成熟期,企业文化将取代老板文化,成为企业的灵魂。可以这么总结:企业文化起源于企业创始人,后经团队长期实践凝练而成。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领导理所当然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比如,汇川技术的2013年第一次企业文化的系统梳理,董事长朱兴明先生亲自主持公司高层的企业文化大讨论,并亲自修订人力资源部所提交的精神层文化文稿,字斟句酌,改动很大。这在公司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其二、推动
领导不动,天地难动;领导一动,天摇地动。任何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没有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倡导、鼎力支持和全程参与,想要做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秦孝公的支持;而吴起在楚国变法,刚刚开始就失败了,因为支持他的楚悼王去世了。
企业领导必须责无旁贷承担起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任。比如,汇川技术2013年的企业文化建设,董事长朱兴明先生亲自主持公司高层的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高层企业文化讨论会,并在精神层文稿完成后,逐字逐句进行修订。新文化颁布后,在当年的年会上,花90分钟对新文化进行阐释。
其三、宣导
谁最希望企业文化能够得到很好地践行,当然是企业领导。所以,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落地,也应该投入足够的精力,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通过会议、沟通、辅导、文章等各种方式,随时阐释和宣导企业文化。
比如,微软CEO纳德拉说:“无论是在公共活动如Windows 10的发布会中,还是在演讲、邮件、推特、内部通知或月度员工沟通会中,我都会利用机会,鼓励我们的团队坚守不断学习的文化。”(《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纳德拉)
比如,华为的任正非先生亲自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解释企业文化。(《华为之企业文化:凝聚18万华为人,打造员工共同价值观的精髓》陈广)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先生多次撰写文章同时要求公司高层撰写文章,诠释企业文化。
实际上,企业文化的阐释和宣导,企业领导者是最佳人选,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无人能及的。一是,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领导,领导者最能清楚地阐释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领导者的职位决定了其阐释最具影响力。
其四、表率
“言教”之外,还需“身教”。领导者光是口头上讲“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是不够的,还需要成为价值观的化身, 只有领导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隋文帝崇尚节俭,以身作则,在隋初形成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一扫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奢靡之风。正如华夏基石所说:“领导垂范是企业文化落地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华夏基石方法:企业文化落地本土实践》)
②企业文化负责人
微软公司CEO纳德拉说,“除了高级管理团队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广大的管理者团队,具体负责我们的使命的塑造和文化的建设。”(《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纳德拉)
因此,小公司设立专人、大公司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职能是什么呢?其核心的职能就是聚焦公司项目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常态化的企业文化落地工作。
布衣公子本来是做HR的,因2010年开始常给企业内刊投稿,后被任命为企业文化部经理,从而机缘巧合由HR转型做企业文化,2012年进入汇川技术,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工作。
③各部门负责人
各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中层,起到传导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要在所有部门负责人的业务工作职责之外,赋予他们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部门负责人也应该明确其管理职能中,必须包含部门企业文化的工作职责。
部门负责人作为部门一把手,应该像公司一把手那样,主导和推动部门级的企业文化建设。具体来说,部门负责人应精通企业文化,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同时在工作中,随时宣导企业文化,并紧跟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度,完成部门内的相应工作任务。
④政委或HRBP
阿里巴巴有个极具特色的“政委体系”,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企业文化传播体系,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驱动企业文化管理,通过人力资源总监⸺大政委⸺小政委的架构,建立文化布道机制,在各级组织层面传播与建设组织文化。各级政委由与阿里共同成长起来的内部资深人员和熟悉人力资源职能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承担着诠释、阐述、倡导及贯彻企业愿景和价值理念的职能。(《打造企业文化之基,助力企业和谐发展》,罗兰贝格,2020.07)
许多公司并没有政委,那么可以考虑将政委的职责赋予HRBP,如果也没有HRBP怎么办?各部门可另推选一名骨干员工,作为部门级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专员,协助部门负责人紧跟公司节奏,完成部门级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
⑤普通员工
公司的全体员工:践行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维护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文化。
Netflix的观点:“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确保价值观的延续(All of Us are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We Live our Values)”(《Netflix Culture中英对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