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一个雨夜,四川省副省长邓华家中二楼的楼下,久久伫立着一个深夜,那人抬头朝着楼上的屋里望去,却丝毫没有上楼的意思。
他就这样楼下痴痴立了许久,直到邓华家中的灯都全部熄灭,那人才不舍离去。
或许,旁人只觉得是个萍水相逢的路人,殊不知,站在邓华楼下久久凝望的人,是横刀立马的开国元帅——彭德怀!
左起:陈赓,彭德怀,邓华
1965年,在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过了6年宁静生活的彭德怀受到毛主席的亲自约见,毛主席希望他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
即使彭德怀认为自己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且他更希望还是可以当一辈子的农民,但毛主席依然坚持,他是担此重任的合适人选,始终记挂百姓的彭德怀元帅最终还是选择接下了这项重任,在毛主席、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饯别中,彭德怀离京南下。
列车经过华北平原,穿豫北,越潼关,经连日赶路,1965年11月30日上午,彭德怀终于抵达四川成都。
与彭德怀一同到来的,还有他的警卫参谋景希珍、秘书綦魁英、司机赵凤池等工作人员,彭德怀受命出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他的工资、户口等也都从北京转到了成都来。
彭德怀来到成都,被安排住进永兴巷7号,这里就是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机关干部的临时住所。里面是一个独立小院,院子不大,有楼房、平房。彭德怀主动选择了一间简陋的平房。
景希珍、綦魁英、赵凤池合影
他的行李不多,只要求能放张床和办公桌,书橱上放着他带来的书籍,卧室的墙上挂着毛主席的半身照,会客室的墙上,则贴着他亲笔写下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彭德怀到来的当天下午,他这件简单的小屋就布置好了。
接待他的三线建委副秘书长杨沛建议他辛劳多休息几日,彭德怀拒绝了,他要求第二天就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彭德怀胸中积聚了6年的工作热忱全数迸发出来,他不太懂建设,就搜集了解许多资料,常到基层去进行实地考察,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倾注到这些建设项目中。
彭德怀到四川成都来工作,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对他寄予厚望,而另一个方面,也有一个人为他感到欣慰,关注着他的消息,那就是彭德怀的多年老友:邓华将军。
彭德怀与邓华都是早早就参加了革命,只是在解放前,两人的交集并不多,也不甚了解。真正的相识相交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彭德怀是志愿军总司令,邓华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两人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军史上最为著名的搭档之一,军人的情谊总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彭德怀与邓华就是有着生死与共的深刻情谊。
邓华(右一)、彭德怀(右三)
1960年,当彭德怀在吴家花园过着自食其力的宁静生活时,邓华被调任四川,担任四川省副省长。几年时间里,邓华深入上百个县、上千个农村社队,进行实地调研。
他的工作受到肯定,李井泉告诉他:“省委和西南局,对你在四川的工作是满意的,你深入实际,了解的情况具体,给省委的视察报告也很有分量。”
1965年10月,邓华参加四川省干部会议时,从廖志高那里得知了彭德怀即将来川工作的消息,邓华与彭德怀已经多年没有相见了,听到这一消息,他的心底泛起波澜,不知道两人都在成都,是否会有相见之机。
彭德怀住在永兴巷7号,邓华虽不住在此处,但也来到过这里。
那是他来看曾希圣的时候,1965年秋,曾任安徽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的曾希圣被调到成都,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曾希圣来到成都后,同样居住在永兴巷7号。
曾希圣
邓华与曾希圣是故交,曾希圣到成都任职后,邓华去看他,正好来到永兴巷7号,彭德怀的住处。
走在院子里,路过彭德怀的住处时,邓华放慢脚步,希望能偶遇正好出来的彭德怀,但结果是:没有。
即使邓华正巧来到永兴巷7号,也没有与彭德怀相见,回家之后,妻子李玉芝安慰邓华:“暂时不见也好。”两人就这样错失了一次相见的机会。
而彭德怀是来到成都之后,才从旁人口中得知邓华是四川省副省长的消息的,和邓华一样,听到老友也在成都,彭德怀的心情瞬间激动起来。
彭德怀决定去看看邓华,邓华的住处在当时中共中央西南局司局级以上干部居住的宿舍,邓华住在一栋两层楼的小院里。去看邓华之前,彭德怀先叫人买来地图,他年纪大了,就戴着老花镜在地图上寻找邓华的住处。
一个不忙的夜晚,彭德怀带着警卫参谋景希珍出发了,为保路程不错,景希珍已经提前探了路,彭德怀还赞扬他:“见到邓司令员后,我让他表扬你这个志愿军的老侦察兵。”
出发前,景希珍提醒彭德怀:“彭总,你得先化一下装。”
彭德怀很纳闷,觉得不需要,景希珍很谨慎,他时刻为彭德怀的安全着想,他说道:“我们对现在的社会情况不了解,还是提高一点警惕为好。”景希珍的话很有道理,彭德怀选择接受他的建议,点头表示同意。
天上飘着雨,两人便在夜色朦胧中冒雨前行。永兴巷7号距离邓华的住处并不远,彭德怀与景希珍走了一会儿,景希珍便指着一栋小院,告诉彭德怀:“那就是。”
彭德怀站在楼下,抬起头,隔着窗户他看到屋里的一个影子,那是邓华,彭德怀的心情雀跃起来,兴奋地告诉景希珍:“就是他,邓华,那背影一看就是邓华。”或许是心情太激动了,这位叱咤疆场的老总竟热泪盈眶,滚烫的热泪不自觉从脸庞中落下来。
彭德怀只往前走了几步,却没有要上楼的意思,景希珍很疑惑:“彭总,怎么不进去呀?”彭德怀却说:“不了,我们不进去了。看看这个地方就行了。”
这个晚上,彭德怀一直没有上楼去,他就站在邓华家中的楼下,站立许久,直到邓华的身影不再出现在窗前,直到邓华屋里的灯熄灭,他才和景希珍离去。
无论是邓华路过彭德怀住处,还是彭德怀守在邓华家楼下,这对老友都没有顺利见到彼此一面,他们只将对彼此的牵挂默默放在心底,希望彼此都好。
从1965年11月抵达成都,到1966年12月返回北京,彭德怀在四川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彭德怀回了北京,邓华继续留在成都,两人要见上一面就更难了。
彭德怀再也没有回到他奋斗过的“大三线”,1974年彭德怀在北京去世,他的追悼会在四年后举行,1978年,邓华将军已经67岁,将近古稀之年。
彭德怀的追悼大会上,邓华望着老友的遗像,老累纵横,就像当年彭德怀站在他楼下一样,邓华久久不肯离去。
1980年,邓华将军也与世长辞!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彭总是65年11月到成都,曾希圣是65年秋到成都,时间比彭总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