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毛主席好友逝世,临终前为何留下遗言:三个月后再发讣告

红史 2023-12-14 14:44:08

1998年6月21日晚,一位革命先辈在北京永远闭上了双眼。她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各位中央领导同志,纷纷前往医院看望、或以不同的方式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对家人的叮咛是:“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地,三个月后再发讣告......”一位见证了艰苦革命征程的伟大先辈,想要低调离开这个世界。可她的辞世,让许多人的心中都无法平静。

她就是曾志,一位早在1926年就加入共产党队伍的革命女性,一位和伟人毛主席有半世纪深刻友谊的革命先辈,她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她的一生。

1911年出生的曾志,成长于那个女性生存生活尤为艰难的时代。

她本名叫“曾昭学”,1926年,15岁的她报考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她不再用之前的名字,而是重新改名,她写下“曾志”这个名字。

当同学问她“为什么要改名”时,她如此回答:“我就是要为我们女性争志气!”说这句话时,她的语气尤为坚定。也就是在这一年,曾志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时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的曾志,与党代表、同时也是她丈夫的蔡协民一同向井冈山转移,行至湖南的一个晚上,曾志蔡协民的住处来了一位陌生客人。

陌生,是对曾志而言,那是她第一次来对方。对方身形高挑,气度不凡,他一进屋来,丈夫蔡协民就向曾志介绍:“这位,就是我经常跟你说的毛泽东,毛润之。”

这是曾志与毛主席的初见,早在相见之前,曾志就听过“毛泽东”这个名字,他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了秋收起义,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革命家,是曾志发自内心钦佩的人。

原本曾志还有些困意,一听到对方就是毛泽东,曾志顿时倦意全消,她、蔡协民、毛主席三人坐下来,蔡协民与毛主席侃侃而谈,曾志就坐在一旁,仔细端详着这个让她敬重的人。

清瘦的脸庞、充满智慧的眼神、沉稳有礼的举止、胸怀天下的格局,看着眼前的毛主席,真不愧“人如其志”。毛主席谈笑风生的模样,让曾志深深觉得,那个昔日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今是一起坐谈的好友了。

从这里起,曾志也开启了她和毛主席几十年的情谊。这次相见后不久,曾志参加著名的朱毛会师,上了井冈山后,曾志先后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

她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导下工作,毛主席平易近人,性情幽默,还常与大家说些历史典故,在毛主席身边,曾志又习得了不少革命道理,迅速成长起来。

不仅如此,曾志与毛主席、与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都结下很深厚的友谊。

她从来都很坚定自己的革命志向,愿为党组织和革命事业付出一切。这一点上,她还和曾与毛主席产生误会,直接当面回怼毛主席。

那是1929年时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贺子珍怀有身孕,不便随军,毛主席又要忙着带部队到江西去,他特意找到好友曾志,希望曾志能照顾贺子珍。

曾志产生了误会,以为是让她放下革命工作,专门去照顾怀孕的贺子珍,想到这里,她脾气上来了,直接拒绝毛主席:“我有我的工作,哪有时间照顾她生孩子!”

两人因此展开了一番争吵,曾志理直气壮说着:“我是党的干部,我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哪能成天去护理她呢?”任何时候,她都要把党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吵着吵着,毛主席也发现了,曾志理解错了,他明确告诉曾志,只是要曾志多关心贺子珍。

曾志这才知道,毛主席的本意并不是要她放下工作,当即向毛主席表示:“我跟贺子珍是好朋友,过去行军都常在一起吃饭睡觉,我从来都关心她,照顾她,你不说,我也会这样做的,刚才,是我误解了你的意思。”

曾志与毛主席的误会解除,毛主席率部队离开,曾志一边忙工作的同时,一边也悉心照料着怀孕的贺子珍。这份情谊,让毛主席十分感激。

众所周知,经五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带领广大红军在陕北扎根,在广大军民的齐力奋进中,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率领大家赢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胜利,走到了革命胜利的那天。

而曾志也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这条革命征程中,坚守着她的革命志向,她辗转福建、湖北、辽宁等地,开展革命工作。昔日爱人蔡协民于1934年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在福建,曾志与陶铸结为一对革命夫妇,共同为革命努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已经住进中南海,日理万机,而曾志与丈夫陶铸南下,到广东工作。

曾志去中央党校学习时,有机会她就去看毛主席,和毛主席聊一聊国家的事务。毛主席到广东视察或者休养时,也常记挂着曾志。

在广东期间,曾志历任广州电业局局长、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等多个职务,她将昔日的革命热情又注入到建设新中国的工作热忱中。

1959年,毛主席亲自审定人大常委的名单,看到其中并没有曾志的名字,专门询问道:“常委名单里,怎么没有曾志啊?曾志工作做得很不错,可以加入人大常委的嘛!”

毛主席认可曾志的工作,亲笔将曾志的名字写进人大常委的名单之中。

时间进入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经历了一段备受考验的时期,而曾志也先后经历了爱人陶铸去世、好友毛主席去世的悲痛噩耗。1969年陶铸去世,曾志悲痛难言;1976年毛主席又与世长辞,已经65岁高龄的曾志满怀悲痛地站在毛主席的遗体前,不舍地向老友做最后的告别。

人们说,在二十世纪的舞台上,除了杨开慧、贺子珍几人之外,曾志恐怕就是与毛主席交往最为深切的女性了,他们有历经时间考验的、有并肩战斗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逝世后,曾志没有放下工作,1977年她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此后遵循党中央的政策,投身工作,直至1983年,曾志已过古稀之年,才走下工作岗位,开始离休的生活,当然,晚年的她没有放下对国家、社会、百姓的关怀。

1998年6月21日,曾志也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临终前,她叮嘱自己的亲人们,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通知北京的任何战友,要三个月后再发讣告,而且只登消息,不写简历生平。她要静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

曾志说:“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我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 , 与小井烈士墓相邻 , 和巍巍青山做伴。”她要回到她革命过的地方去,不想在逝世后给亲友带来麻烦。

曾志逝世后,党组织按照她生前的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但这位一生为党为民的革命前辈,即使没有灵堂,没有花圈,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从各地闻讯赶来,送别她生命的最后一程。

位于井冈山的小井红军烈士墓左侧的小山包上,赫然挺立着一座墓碑,上面写着11个大字“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传奇女性——曾志,长眠于此!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6 阅读: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