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山,我只知道这座县级市的经济很强悍,有可以匹敌一些省会城市GDP的实力,但至于它为什么有这么强悍的经济实力,直到我到昆山出差,又查阅一些资料后,才明白,这座中国最强县是有着何等的实力呀!
一、昆山足够自信!GDP堪比省会,县域经济“天花板”!昆山有多牛?早在2022年GDP就突破5000亿元大关了,连续20年稳坐全国百强县榜首。什么概念?它一个县级市的体量,抵得上乌鲁木齐、兰州等7个省会城市!更夸张的是,去年昆山还立下“军令状”:在2035年要冲上“万亿GDP”,成为全国首个“万亿县”。得有怎样的底气才能定下这样的目标?昆山足够自信!

二、区位优势,地理位置“开挂”,上海苏州的“左右护法”
昆山地处上海与苏州的“黄金走廊”,用当地人的话说:“一脚油门到虹桥,半小时直达苏州园区。”这样的区位,让它天然承接了两大城市的产业溢出。比如上海的外资企业要降低成本,昆山就成了不二选择。如今,这里集聚了全球80个国家的近万家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1.8%。难怪连星巴克、瑞幸都把咖啡烘焙基地扎堆搬来,全国每三杯咖啡就有两杯原料来自昆山!

三、“拆电脑招商”的神操作,产业链强到离谱
和客户聊天才知道昆山发家的“独门绝技”——上世纪90年代吧,昆山人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拆成1000多个零件,缺什么零件就招什么企业,就这样硬生生拼出一条全球最完整的IT产业链。看看现在,全球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产自这里,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超7000亿。更绝的是,昆山连元宇宙、人工智能这些前沿产业也已经早早布局了,建起了全国首个县级市元宇宙产业园。这种“吃着碗里,盯着锅里”的产业嗅觉,还有谁?

四、政府“卷服务”,企业“躺赢”!
昆山人对营商环境的执着堪称“变态”。早年间,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为引进外资,两个月跑南京盖了100多个章;如今,企业从签约到投产最快只需15天。政府还搞出“产业链专班”,企业缺啥,专班立马协调补上。难怪台商扎堆,有人说:“在昆山办厂,比在上海还省心!”
五、城建不输大城市,宜居又宜业
本以为高GDP会牺牲环境,结果又被“打脸”。昆山早在2010年就拿过联合国人居奖,公园绿地遍布全市,阳澄湖边的骑行道美得像电影场景。更让我惊讶的是,这里教育、医疗配套堪比一线——国际学校、三甲医院一应俱全,连人才公寓都配了健身房和书吧。一位年轻工程师告诉我:“在这儿挣着上海的工资,房价却只有三分之一,谁还想挤大城市?”

-离开昆山前,去了一下开发区的云昆大厦。不禁感慨呀!夕阳下,产业园的玻璃幕墙闪着金光,高铁站人流如织。这座“县级市”也许早已经不把自己定位在县级市的价格里了,它的对手应该是地级市,甚至省会。昆山经济的强悍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区位优势只是起点,我个人觉得敢闯敢试的魄力、精准的产业眼光和“把人当宝”的生态,才是它登顶“中国第一县”的真正密码。 你们怎么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