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数据集,江苏GDP达到了13.7万亿元,增速5.8%,与广东的14.2万亿元的差距缩小至5000亿元,创下近十年最小的差距纪录。而江苏的苏州、南京又能否追上广东的广州、深圳呢?江苏依靠这三个底牌,能否逆袭超越广东呢?
一:万亿城市数量与均衡发展,江苏占优江苏以5座万亿GDP城市(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领跑全国,徐州(9500亿元)也将在2025年迈入万亿门槛,形成“六城争霸”格局。反观广东,仅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城破万亿,且第五名惠州6100亿元,直接断档了。短期内很难再有新晋的万亿城市!

更关键的是,江苏区域发展更均衡。苏南、苏中、苏北的GDP差距从2010年的3.2倍缩小至2023年的2.1倍,而广东珠三角GDP占比高达80%,非珠地区人均GDP仅为珠三角的1/3。均衡布局让江苏抗风险能力更强,而广东过度依赖广深,面临土地成本高企、产业外迁等压力。
二:人均GDP与产业升级,江苏“质效双升”
江苏人均GDP达16.1万元,远超广东的11.2万元,生产效率优势显著。2024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常州凭借“动力电池之都”称号,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680亿元,贡献全市98.9%的工业增长。

广东虽坐拥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但传统制造业转型压力更大。2024年,江苏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2.8%,但广东因外贸依存度高(超60%),在全球经济波动中更易受冲击。江苏“内循环+新兴产业”的模式,在不确定性时代更具韧性。
三:苏州、南京能否逆袭广深?*
苏州2024年GDP达2.67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但距离深圳(3.1万亿元)、广州(3.68万亿元)仍有差距。南京GDP增速放缓至5.8%,面临产业转型阵痛,但作为科教重镇,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潜力巨大。
短期看,广深“双核”优势难以撼动,但江苏的追赶势头不容小觑。苏州工业总产值4.69万亿元,超过广州(3.68万亿元),南京正打造“创新名城”,若能在数字经济领域突破,或可缩小与广深的差距。

广东的底牌是深圳的科创实力和金融业,江苏则押注新能源、高端制造与均衡发展。若江苏能激活南京、苏州的创新引擎,并借力长三角一体化资源,反超概率将大增。而广东需破解“珠三角独大”难题,否则增长后劲可能受限。
这场经济“马拉松”中,没有永远的赢家。但可以肯定的是,苏粤争霸的每一步,都是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