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欧盟方面在2021年提出了一项法案,内容是:欧盟国家将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其实从这项法案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想通过禁售燃油车的方式来减少如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这样提案明显是有点理想化的,有点不太顾及一些国家的死活了。
在这其中,最反对这项法案的就是德国。因为我们也知道,德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发达且历史悠久的。就在前几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出访欧洲各国时曾经提到过,汽车行业是德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同时汽车行业也是德国的第一大产业。如果欧盟真的要履行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提案,自然会对德国经济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不过,在德国等多国代表的强烈反对下,欧盟终于于今年2月达成了全新的法案,双方都针对原先的法案进行了让步。通过的新法案重新规定:要求2035年之后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新车需要达到零碳排放的标准,而且混动汽车不能包含在内。
简单一点理解这项新法案的内容的话,就是指在2035年后,只要欧洲市场的燃油车能够做到零排放,就是可以进行销售的。那么燃油车如何能做到零排放呢?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合成燃料的原因了。
据了解,欧洲现在所研究的合成燃料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者一氧化碳与氢气进行反应,从而产生一种类似于汽油的燃料。而当燃料燃烧时,它合成时所排放的污染气体就能和消耗的气体相互抵消,从而达到碳中和。
当然,也有许多界内人士提出来,这样的方法对资源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但是欧盟那边却并不能因为资源利用率低就放弃研究这项技术。因为除了欧盟那边的车企之外,我国和日本的众多车企都紧紧的盯紧了这块广阔的汽车市场。
为了实现车辆零排放,我国选择的方式是发展新能源汽车,而日本人则选择的是发展氢能源汽车。最近几年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不仅会促进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也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毕竟,只有自己的车辆不断进行进步,才能够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其实在“禁燃令”发布之初,我国国内的一些业界人士都认为,这项新提案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一种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而且,它们也是符合这项提案所提出的规定的,所以一旦提案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顺利的进入欧盟市场,从而能够获得很多的利益。
不过在提案进行改变,欧盟各国开始研发合成燃料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欧洲市场就需要面临更多的阻力了。所以,在这种艰难副本下,我国的新能源品牌还是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不断推出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车辆才能更快的抢占市场。
不过,我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有足够的自信的,不知道朋友们觉得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来看,它们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竞争过欧洲本土企业和日本企业最终占据更多的欧洲市场呢?
原本就是西方国家给我们中国设计的“环保陷井”,还自以为做的比谁都漂亮。。。[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新能源大势所趋,但电动车只是过度产品,电池的污染也很严重。
电车只是改变了污染的方式和后果的表现形式,并没有避免或防止污染本身。
什么环保不环保的!我们就是为了弄钱罢了
[鼓掌][鼓掌][鼓掌][鼓掌]
电动车就是欧美给中国汽车行业挖的大坑。电池一直都有,锂电池也在手机里面用了几十年,早不提电动车,刚刚好中国的汽车发动机发展到一定水平,长安和吉利的发动机达到国际较高水准的时候,他们提了个电动车概念。勾结中国的奸商资本,买通中国汽车行业高级官员,开始在中国搞电动车。细思极恐
反正都是他们说了算
不用禁,没人买自然生存不下去。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光伏风电 + 蓄电储能 + 电动汽车 = 能源安全 + 弯道超车。每年2500万辆的市场,节约1.5亿吨左右进口石油(所有燃油车被电动汽车替代),中国的电动汽车之路很稳。
环保,那只是一道枷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