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一营长错抓一“俘虏”,28年后成开国元帅,营长却只是少将

谈事见闻 2025-04-12 10:14:11

1955年的九月,解放军的所有将士们都有一件开心的事情:他们开始有了军衔,虽然他们打仗不是为了军衔,但是军衔也成为了衡量他们过去在战场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袁也烈

在开国少将的行列里面,里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他就是袁也烈,当时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生于1899年的袁也烈,当时已经快60岁了,在所有开国少将的队伍里面,属于是年纪比较大的。

所以很多开国少将对于袁也烈态度敬重,因为这是一位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走过来的老革命。

四年之后,也就是1959年,这一年是新中国建国10周年的庆典,袁也烈受邀参加了庆典的晚宴,在这场晚宴上,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开国将领们都集聚在了一起,早在1958年的时候,袁也烈就回到了北京工作,还跟随叶剑英元帅出访波兰。

袁也烈站在人群中,突然感到一只手轻拍着他的胳膊,他下意识地转身,拍他的人,就是朱老总。

朱德老总对袁也烈记忆非常深刻,他和袁也烈打招呼道:

“袁司令员,你还记得当年你把我当俘虏抓起来吗”?

听到朱德的话,袁也烈红着脸摇头苦笑:

“朱老总,您可别打趣我了”。

也是朱德的话,让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到惊奇,朱老总和袁也烈之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交集。

说起这一次俘虏朱老总的事件,袁也烈晚年想起来,也是十分“回味”的。

袁也烈的革命之路,发端于湖南洞口县黄桥镇大卜村,他出生于一个乡村家庭,父亲是一位秀才,在石山脚下筑起小院,题名“退步小舍”,寓意深远。

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下,他的家并不富裕。

而他的童年虽清贫,却在父亲的教导下熟读诗书,培养了对知识的渴求,1921年秋,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正值毛泽东在一师附小担任主事并兼任教师,毛泽东当时虽已离校,仍不时回校讲座。

袁也烈有幸聆听毛泽东讲解《共产党宣言》,那铿锵有力的言辞,如同火种点燃了他心中的理想,他常翻阅《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投身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思想和精神,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思想根基。

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与彭德怀、贺龙等人相比,他入党更早,与陈毅、罗荣桓相比,他参军更早,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担任第四期生的指导教员,林彪便是其学生之一。

在黄埔军校的时候,他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扎实的军事素养赢得尊重。

北伐战争爆发后,他加入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率部驰骋沙场,声名渐起,1927年南昌起义前,他已是团中骨干,肩负起重任。

而南昌起义也是袁也烈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

1927年7月31日,他奉命驻守城东门外,负责阻击外围敌军,为城内起义争取时间,他只身侦察,借着夜色潜至敌营附近,发现敌军一个团驻扎于此,配备步枪、机枪和迫击炮,兵力远超己方。

他深知硬拼无望,遂决定以智取胜,他回到部队,下令伪装疲惫,在敌营前露天宿营,战士们脱下军帽,横七竖八地躺下,行李散乱,甚至故意鼾声连连,有的还假装低声呓语。

敌军巡逻见状,以为我军长途跋涉不堪一击,未加防备,甚至有人嘲笑“这群散兵游勇不足为惧”。

但敌人却不知道,这就是袁也烈的精心战术。

8月1日凌晨,按照约定,周恩来、贺龙等人于城内发动起义,三声枪响成为信号。

袁也烈迅速下令,部队扎好绑腿,左臂缠上白毛巾作为标识,悄然逼近敌营。

他身先士卒,手持短枪冲在最前,两小时激战,他以一个营的兵力全歼敌团,缴获步枪百余支、机枪数挺及大量弹药,而战斗未止,他迅速在东门一线设置掩体与路障,用木板、石块临时搭建工事,防止敌军逃窜。

正值此时,一名穿国民党军装的中年军官骑马而来,身后无随从,形迹可疑。

他警觉性极高,喝令“站住”,带人围住对方,卸下武器,押入临时营房。

他向指挥部报告俘获敌军官,副官却匆匆回报:

此人是朱德。

他闻讯大惊,赶去“请罪”。

朱德却笑着说:

“你警惕性还蛮高的嘛!”

在南昌记忆中的这一插曲,并没有让两人之间留下芥蒂,多年之后,朱德老总还以此事调侃袁也烈。

只不过在南昌起义后,袁也烈的人生多次“退步”。

1927年10月,党组织动员部分干部转入地方,他回到湖南,加入湘西南特支委,任兵运委员,组织农民武装,秘密训练民兵,筹备武装斗争。

但因为特支委遭国民党破坏,他被迫四处逃亡,历经数月颠沛流离,最终与黄埔二期同学宛且平远赴广西,改名袁振武,担任共产党掌握的广西警备部队第五大队副营长,从营长到副营长,职务下降了。

只不过他却未动摇信念,仍积极参与地下工作。

1929年,他紧随邓小平参与百色起义与龙州起义,在百色,他率部攻克田东县城,缴获敌军仓库。

百色起义之后,就是龙州起义,在龙州,他协助邓小平组织起义军,击退国民党地方武装,屡立战功,得以复任营长。

起义后,他与邓小平赴上海向中央军委汇报工作,沿途历经敌军盘查,险象环生,最终安全抵达,1930年,他在广西作战中指挥若定,获中央表彰。

随后,袁也烈转入广东作战。

1931年5月,袁也烈在广东乳源县梅花村作战时身负重伤,左腿被子弹贯穿,血流不止。他化名袁映吾赴上海养伤,借宿于友人寓所,这一年五月的15日深夜,他正在阅读中共文件,英国巡捕破门而入,将他逮捕。

刑讯室中,电刑刺痛全身,老虎凳压迫筋骨,他咬紧牙关,只称自己是商人,文件为前房客遗留,始终未暴露身份与同志,敌人搜查无果,以“危害民国罪”判他5年徒刑,关入南京提篮桥监狱。

不久,陈独秀、彭述之等被批为“托派”人物也被判入狱,陈独秀获刑13年,而陈独秀作为中共创始人,他曾是袁也烈的精神灯塔,这让袁也烈在狱中的心情有所缓解。

彭述之与陈独秀先生“同罪”,彭述之是袁也烈的湖南同乡,曾在中共四大位列第二,袁也烈与这些人物同处一狱,命运交错。

一直到国共关系开始缓和,袁也烈才开始有被释放的机会,而在被释放前,国民党逼他写“悔过书”,他断然拒绝:

“我无过可悔。”

当局以“无悔过诚意”为由,将他转押苏州反省院,狱中条件恶劣,他靠回忆革命岁月支撑意志,本来反省期应为6个月,却拖延至一年后才允其弃商就农回家。

之后,袁也烈找回组织,继续参与革命事业。

1937年“七七事变”后,袁也烈被派往军阀石友三的六十九军,任工委书记,公开身份为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兼政治教育科长。

他为石友三的部队讲授政治课,内容涵盖抗日救国与唯物辩证法,石友三恭敬称他“先生”,他借机开展统战工作,深入连队,与士兵交谈,了解思想动态,团结进步青年,组建一八一师抗日游击大队。

他亲自制定训练计划,教授游击战术,使队伍初具战斗力。

因为袁也烈个人魅力很强,有人挑拨称他在“拉山头”,石友三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非常生气,怒而传唤袁也烈。

袁也烈倒也不怕,他坦然回应:

“这是为你扬名,若信谗言,可撤销队伍,我即辞职。”

听到这句话,石友三转怒为喜,连声道歉,称“先生误会了”。

石友三

而在武汉失守后,石友三态度转变,倾向蒋介石,袁也烈耐心劝说,多次夜谈,分析局势,希望其继续抗战,他将石友三的变化上报北方局,中共决定撤出在石部工作的干部。

随后,他周密部署,拟定撤退名单,亲自带队,沿小路转移,避开敌军耳目,成功带出200余人投身新战斗。

1944年1月,袁也烈任渤海军区参谋长,在某一天,一架日军972型飞机因故障迫降潍县北海边,飞行员山田井马被当地民兵擒获,审讯中,他起初只称是某师团长的儿子,但是袁也烈看出这个飞行员的不凡,于是想尽办法,后在心理攻势下,日军飞行员承认自己是日军侵华头目俊六的女婿。

袁也烈敏锐判断此人价值,下令严控,派专人看守。

几天后,日军3架飞机在广北上空盘旋,投掷传单,请求“勿杀俘虏,将有重大酬谢”。

敌伪派人谈判,愿以10挺机枪、10万发子弹交换,他建议司令员杨国夫拒绝物资,要求释放30余名被俘团营连级干部,日军急于救人,依名单分批放人。

此举以一人换回数十骨干,可以说是睿智非常。

抗战胜利后,袁也烈率部挺进山东德州,与国民党谈判。对方将伪军称为“国军”,更令人气愤的是,美国中校怀特伸出三指,称我军三月难克城。

但袁也烈不可能如此纵容对方,于是针锋相对:

“三天足矣。”

在这个过程中,他列举伪军罪行,掌握主动,迫使中将王继祥签停战协议。

协议刚签,伪军屠杀50余群众,他强硬抗议,迫使对方道歉并惩办主犯张光弟,伪军一开始不愿意,这让袁也烈十分愤怒,随后下令我军攻城,经过一段时间的进攻,王继祥不可抵抗,随后投降,成为解放战争首位被俘国民党中将。

新中国建立之后,袁也烈在海军负责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后来担任了海军的副参谋长,肩负新中国海军的建设工作,他也为新中国做出了许多卓越贡献,践行了他个人的革命理想。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