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芯”事:广汽电驱,能靠自己硬起来吗?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那是卷得飞起,各家车企都在铆足了劲往前冲。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场竞赛里,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才能真正说了算?
广汽集团在新能源这块蛋糕上,也算是下了血本,可这电驱系统,要是总捏在别人手里,心里能踏实吗?
说白了,这就是“广汽自主电驱产业化建设项目”的意义所在,最近这项目可是有了新动静。
要说这技术突破,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广汽也明白,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人才。
2024年初,锐湃动力就开始广发英雄帖,电驱系统、电机控制、电力电子,只要你是这方面的专家,都欢迎加入。
你品你细品,这架势,是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啊!
有了人才,还得有成果。
锐湃科技也不是吃素的,M25 超级电驱、M58 超跑电驱、M15 N合一电驱、M10 N合一电驱,一款接一款地搞出来。
这些电驱总成,现在都装在昊铂HT、昊铂HL、昊铂SSR、第二代埃安V霸王龙、埃安RT、埃安UT这些车型上。
从A级到C级,纯电的、混动的,都用上了。
这说明啥?
说明广汽的电驱技术,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接受检验了。
光靠自己单打独斗肯定不行。
广汽埃安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儿,2023年11月,直接跟华为签了个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要在智能汽车领域深度合作,包括电驱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这就像是找了个外援,有了华为的技术加持,广汽的电驱系统,说不定能更上一层楼。
2024年12月,锐湃动力第10万台电驱总成在锐湃科技智能生态电驱工厂正式下线,自投产以来,这速度,杠杠的!
市场这块,也是水涨船高。
2024年1月,广汽埃安公布全年销量,突破48万辆,同比增长77%。
销量蹭蹭往上涨,对电驱系统的需求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2023年12月,首期工程竣工投产,建成了20万台套/年的IDU电驱系统总成产能。
这还没完,2024年9月,广州锐湃科技一期二阶段生产线工艺设备安装及服务项目也启动了。
按照计划,2025年下半年就要启动大规模生产,到时候,一年能生产40万套IDU电驱系统总成和10万套GMC电驱系统总成。
有了技术,有了市场,还得有战略眼光。
广汽在新能源这块,可不是小打小闹。
2023年10月,广汽集团放出话来,未来五年要砸850亿元搞新能源汽车研发,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对锐湃动力这些核心零部件企业的支持。
这就像是给自家孩子撑腰,让它们放开手脚去干。
除了自己努力,还得靠政策给力。
2023年5月,广州市发布了一个《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明确表示要对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进行扶持。
这就像是给广汽电驱项目开了绿灯,让它一路畅通。
更重要的是,广汽还找到了好伙伴。
2024年3月,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宣布要深化合作,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这就像是找了个靠谱的供应商,让广汽在电驱系统的核心部件上,有了保障。
4月15日,“广汽自主电驱产业化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合格证核发批后公告,也算是给这个项目盖了个章,证明它符合规划要求了。
回想一下,这个项目2022年12月才正式开工建设,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
这个“广汽自主电驱产业化建设项目”,可不是闹着玩的。
总投资约21.6亿元,选址广州番禺区,占地面积10.4万㎡,建筑面积8.55万㎡。
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围绕IDU电驱系统进行自主研发及产业化,计划在2025年建成生产线,每年能生产40万套IDU电驱系统总成,及10万套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的电机和电控。
话说回来,广汽电驱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
这还真不好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广汽想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人卡脖子,才能真正实现“驱动未来”的目标。
未来的路,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广汽电驱,行不行,就看它自己争不争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