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香港最便宜最狭窄的破旧劏房,睡在“老鼠洞”里,能闻到拼床舍友枕头发霉的味道,每天只吃两顿最便宜的三餸饭,做一份永远不会升职加薪的工作......
27岁的GG鱼在香港,过着港漂里“最低等级”的生活,像其他苦熬七年永居等着“逆天改命”的普通出身人群一样。
极度节俭的他,压抑了所有的消费欲,精神上的空虚迫使他去教会和其他失意人士一起抱团取暖,闲时送外卖、打零工......
谁能想到,过上这种日子的他却是一个深圳富二代。他们家在深圳固戍出租着一整栋民楼,还有几套小区房在放租,而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被宠爱着长大,起点便是多少人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的终点。
明明可以躺平,他却把日子过成了“苦行僧”,同龄的深二代在躺平,他却选择过上了很苦的生活,但他却坚定,这就是他想走的路。
01
在香港当“苦行僧”
住劏房、0社交、0消费
任何人看到GG鱼在香港旺角住的劏房,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劏”字念“汤”。意思是住在里面的人好像处于水深火热的汤里。劏房又名房中房、“棺材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种。一间劏房里住着4个人,与其说“拼房”,不如说是“拼床”。房子是狭长的、密封的,过道只有一人通过的间隙,不到一米,身高185的GG鱼每次都得侧着身子进出。
巴掌大的地方堆满了杂物,衣服悬挂在天花板上,使得空间更加紧凑。
走进客厅,再往前迈一步便是房间的尽头,两张拼在一起的上下铺靠在墙上。每张床的宽度应该只有0.5米,躺进去翻身都有难度。只要其中一个舍友翻身,其他人都得随着晃动。
刚开始住进来的时候,舍友每天晚上打呼噜,GG鱼备受其扰,只能忍受。现在,他习惯了这种要命的噪音,开始能睡着了。

图释:GG鱼住的劏房
GG鱼自嘲,像老鼠洞一样。这样的一个“洞”,在香港的租金是2000元。他们四人合租的这间劏房,总月租和水电费大概是8000元。
这里像繁华都市的下水道,隐秘黑暗,让人透不过气。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每个人都在尽力尝试“极限生存”,考验人的忍耐底线到底有多低。
不管多热的天气,为了省电费,他们几乎不开空调,每个月的水电只用100元左右。
他其中一位舍友,毕业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在用水上极度节省,几乎从不洗澡,身上味道很重,枕头都睡发霉了,阵阵霉味弥漫在整个房子里。
因为人与人的距离几乎没有,舍友之间也完全没有隐私。“每个人身上都一穷二白,没有值钱的东西。”
空气里的异味充斥着他们的呼吸道,不断地提醒着他们——住在这种房子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都会被暂停,人像被关在笼子一样压抑,唯一的渴求是自由。
而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待在房子里的原因,下了班回去,他们更宁愿在房子周边的公园闲坐,直到天色渐晚,再回去洗漱睡觉。
刚搬进这个房子的时候,是GG鱼人生最沮丧和低落的时候。
“感觉自己读了那么多书,赚到的钱也还可以,还要熬这样的日子,可能一熬熬7年,人生最宝贵的20岁到30岁都得这样。”

图释:GG鱼在出租屋吃三送饭
他之前在广州上大学,毕了业在深圳工作,三年前到香港读研,一年学费和食宿花光了此前攒下的30万元。现在,他在香港一家公司当it,负责运维公司的网络。
公司给出的月薪是两万出头,他自认这是最低的it工资,因为没人干,但正因如此,这也是一份能做到退休的工作。
工资比较低,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省钱,现在已经攒下了50万。
他每天只吃两顿饭,在公司和出租屋楼下都吃三餸饭,一顿33港币。他还经常将一顿饭掰成两顿吃,中午买的三送饭吃一半,另一半放冰箱,晚上带回出租屋加热了继续吃。
他也不舍得花钱买水喝,经常在公司装水回去喝。因为社交需要花钱,他失去了社交的欲望,只去教堂和其他社会底层失业人员抱团取暖。
他将每个月的生活成本控制在5000港币以内,空闲的时候在香港送外卖,赚多赚少都接受。
他现阶段唯一的想法是坚持7年拿到香港永居,攒到钱回内地中山或者其他地方买套房子,然后躺平。
“实在不行,就回香港送外卖,月薪也能有三万多。”
02
在深圳
是体验生活的阔绰富二代
不清楚状况的人,以为GG鱼很需要钱,事实上,钱是他目前最不缺的东西。
GG鱼是深二代,从小在深圳长大,父母是90年代的深一代,十几岁便到深圳打拼,抓住了深圳高速发展中最值钱的时代红利。
母亲14岁来到深圳工厂打工,做流水线工人,做到工厂倒闭,她也年近五十了。父亲是小镇做题家,大学毕业后来了深圳当医生。
早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在GG鱼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固戍拿下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栋7层的楼。
当年他们的计划是房子一层自住,其他用来出租,所以在建房子的时候首要考虑舒适性。GG鱼总是调侃他们家只有“半栋楼”,因为没有像其他房东一样把地皮建满,房子只占了一半的地皮,剩下较大的空隙。
这栋房子出租后,他们家的财富积累开始加速,每月收租能达到5万,随后陆续又投资了几处小区房产,现在他们住在其中一个小区房,另外几套小区房产也在放租。
GG鱼总是感叹,那个年代的人,真的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去改善生活,即使文化水平不够高。但是现在已经很难了。

图释:GG鱼以前自住的城中村自建房
母亲是那种对自己很节俭、对孩子很大方的人,只要GG鱼想要买的东西,母亲几乎从不拒绝,不管是多贵的东西。
母亲也鼓励GG鱼花钱,鼓励他去旅游,让他去掌控金钱。在他毕业后,也让他全权成为“包租公”,负责招租和收租。
GG鱼从初中起便和其他深圳富二代一样出国旅游,也去过亲戚花了2亿买的豪宅别墅,对金钱没有太大的概念和渴求。
他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深圳,按照母亲的想法做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母亲为他购置了车,母亲期望他过上有房有车的躺平生活,安稳度过一生。
这份工作朝九晚六,相当稳定,GG鱼下了班便和朋友们去打麻将,周末去吃吃喝喝,和他大部分的深二代同学一样,无需为争取物质上的提升而努力,只是消磨度日。
就这样一年过后,他感觉生活没意思,便离职了。后来,他自学了it,找了一份大厂外包的工作。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他攒下了30万,感觉技术其实改变不了他的生活,因为他的生活依然平淡,思想却被禁锢了起来,一直找不到释放的出口。
他决定去香港留学,在香港找工作,拿下香港身份证,并把这当成一个人生实验,来解救被困在17那年的自己。
03
被困在17岁那一年
认为收租是罪恶
如果GG鱼在高一下学期时,没有被父母送回老家的学校去上学,没有见识到他未曾接触到的另一个贫穷世界,他现在反而能心安理得地当一个富二代。
但他做不到了,17岁那年的遭遇,在他的心里永远地留下了一个疙瘩。
当时,他孤身一人,从深圳舒服的先进的高中学校,去到老家破旧的、没有空调和电子投屏、16人一间宿舍的高中。
他从小在单纯的环境中长大,被父母呵护着,年少的他以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被社会淘汰了。
直到去了农村,他才意识到贫穷的复杂性——有些人,再怎么努力也逃不出社会的边缘。
当时他注意到一位女同学每天在食堂吃白米饭,他观察了两个星期,决定装作不经意地询问那个女生“为什么不吃菜?”
那个女生说自己不喜欢吃菜,GG鱼意识到她的窘迫,又再次很不经意地为她加了菜,后来每次在食堂遇见,他都会为她加菜。
熟络了之后,那位女生和他袒露,他们家供不起她上学,她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来自在深圳工厂打工的男朋友。男朋友比她大10岁,每月给她300元生活费,她吃不起菜。
年级里和这位女孩一样贫穷的孩子比比皆是,他还目睹了同学为了抢饭吃,对同学实施了霸凌,这些画面都让富养长大的他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没想到穷人的世界,充满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到处都是吃人的丛林法则。
“如果说城里的孩子处于竞技场,那么农村的小孩应该是处于斗兽场,是很野蛮的争夺。”

图释:GG鱼初高中时的奖状
他高中时便一直思考着这些贫富差距,无心学习,也无从理解读书的意义。原本高一在深圳名列前茅的他,到了老家的学校成绩却一落千丈,最后只考上了一所二本。
很多同班同学都很努力,最后只考上了大专。GG鱼知道,他们已经足够努力了,他们不像城里的孩子,幼儿园便开始学英语,而是初中才开始学。教育的地域差距在一开始便注定了大多农村小孩的人生结局。
那女孩学习很努力,最后也考上了大专。原本大家都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就在他快将高中时的冲击置之脑后时,他接到了女孩的电话。
女孩告诉他,她怀孕了,丈夫在深圳工厂没法请假,询问他能否去帮她办理休学手续。
GG鱼赶到她学校的时候,只见她已经挺着大肚子。当时他们才刚大一,刚开学没多久。她因怀孕,也无法在宿舍居住,只在学校周边租了一间破烂的小屋子独居,房租五百元。
尘封在GG鱼脑后的关于贫穷的记忆又再次浮现,并在往后的岁岁年年里,偶尔刺痛着他。

毕业后,他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接触了很多流浪汉和吃不起饭的人,他心生怜悯,但又感觉自身无能为力,再次加深了他的痛苦。
也正因如此,他在深圳当房东,总认为收房租是在收割穷人的钱,是一种罪恶。
“从农村出来,真的很不容易。一个人在农村努力学习,考了个好大学,到深圳住了个城中村,打一份普通工作,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他毕业后开始帮父母收租,遇到从农村出身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会私自给他们减租,从1300元降到1000元,自己补贴300元将租金上交给父母。
之前他们租过一个单间给一位年轻妈妈,那妈妈带着两个小孩,住在一间小单间里吃喝拉撒。
GG鱼在微信上联系了她收租,但那位妈妈一个月了都没有回复,GG鱼于是上门查看情况。那位妈妈开门的时候,他看到了两位邋里邋遢的孩子坐在床头,同样局促不安。
了解到那位妈妈因为工厂停工,没有了收入,交不了租,GG鱼自费垫付了租金先交给了母亲,让那位妈妈先安心了下来。
后来那位妈妈搬回了老家,凑齐了钱把租金补上还给了GG鱼。GG鱼觉得,这世界上,善良的人还是很多,他愿意去帮助这样的人。
04
富二代的游戏人生
有特殊含义
自从知道GG鱼现在在香港当“苦行僧”后,很多人调侃他是少爷来体验生活,不理解他,也不愿意倾听他。
他的前女友不理解他,他们分手了。自那之后,GG鱼便打消了谈恋爱的念头,他觉得在理清自己之前,不能耽误别人。
父母不理解他,依然是经常劝他回深圳生活和工作。他在那间劏房偷偷摸摸住了两年,不让任何亲戚朋友知道他的生活环境。
朋友们也不理解他为什么去香港,没苦硬吃,劝他去看看医生,是否精神上出了问题。
只有他自己知道,现在才是他人生的真正开始,他有了生活目标——为农村小孩和穷苦的人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这是比躺平更有意义的事情。

他萌生去香港重头开始的那一刻,便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如何低成本改变人生路径,对于底层奋斗者来说,或许会有参考意义。
他以二本的身份,申请了香港最容易通过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生,获得了留港工作的机会。
为了赚钱生活费,他去过香港工地,搬砖扛铁,做体力活。他还去当了两个月的水手,在海上体验24小时工作的高强度体力活,拿到了3万的月薪。
“水手是我做过最辛苦的工作,睡又睡不好,干活非常累。我当时也是船上最年轻的船员,他们都不理解我一个研究生为什么要来做这种苦活。”
他住着最便宜的劏房,吃最便宜的饭,闲时去送外卖、打零工,低成本地在香港立足,并积累比在内地工作更多的财富。
他像是在“游戏人生”,把香港的生活和工作当成一种角色扮演,并且不觉得累,因为他只要想到有人正在受他鼓舞,他便有了忍耐力。

图释:GG鱼收到了数百封这样的私信
他将香港的经历拍成了视频发布在网络上,收到了数百条私信,每一条都很长,有相同经历的人向他倾诉,他觉得自己终于走上了正确的路。
“很多人都是这样过的,但是他们不愿意说出来,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他决定坚持下去,录视频,讲住在劏房隔壁的阿姨、教会抱团取暖的人事、南亚朋友送外卖的故事......让农村的小孩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世界上到底存在着多少种可能性。
他不在乎差评或者被说炒作,因为他认为一千个英国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认同他。他传播了自己想输出的信息,便已足够。
谈到拿到永居之后的生活,他想等现在“港漂回内地买房”的实验闭环之后,成为一名农村支教老师。
“等到我阅历越来越丰富之后,再考虑当个支教老师,这样才回答得上学生’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
那个困在17岁的自己,终于在现在的“苦”中,慢慢地苏醒了过来。
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课本》的课文,有这样一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大家都在脚踏实地,那总得有人在抬头望望星星。”他希望成为那个看星星的人。

文丨白粥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