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九寨沟珍珠滩瀑布2010(图文无关)
开启到欧洲考察散佚海外的中国古代典籍的第一人当数张元济。张元济在1910年访问欧洲半年,先到巴黎国家图书馆,后来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主要是观看馆藏的敦煌文书,拍摄了大量的中国文物以及图书档案照片。而张元济又是高梦旦在商务印书馆的前任,他让贤给了高梦旦,高梦旦如法炮制,后来让贤给了王云五。这也是为什么高梦旦要让自己的女婿郑振铎留学法国的原因,希望让郑振铎到法国寻找中国流落在国外的图书,回来做学问。
郑振铎当年正在从事俗文学的研究,他从事这种研究也是有背景的。1920年在蔡元培的倡导下,北大的一批教授发起了征集民间歌谣的活动。它后来扩大成为了搜集民俗的活动,包括神话、童话、传说、方言等等。这是郑振铎做俗文学的一个动机。但当时国内很多资料流失于海外,于是高梦旦希望郑振铎到海外搜集那些难得的资料,以充实自己的著作。
顺便说,在民谣征集工作中,我个人认为做得最有成效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刘半农,一个是周作人,周作人对于吴地民间歌谣的搜集和研究,也是下了很大气力的。而在海外淘中国散佚资料做得最好的是王重民,虽然他出国的时间比郑振铎要晚。1934年,作为“交换馆员”,王重民供职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利用休假时间到英、德等国,阅读了大量的英、法、德存档的中国敦煌资料以及其他散佚于海外的文件,比如太平天国文件,他在1939年到了美国,同样从事图书资料的搜集工作。
我之所以知道王重民,是因为读书的时候讲到词这个体裁,我的老师丁成泉提到了王重民的一个观点,说词是由敦煌曲子词发展变化而来。关于词的起源这个话题很复杂,这里就不展开来说。因为王重民对于敦煌资料搜集得特别齐全,他这么说,肯定也有其道理。
我们来看郑振铎,他到巴黎做了哪些学问。前面已经说了,这部《欧行日记》为“半部之半”,郑振铎后来还到了英国和意大利,而现存的只有1927年5月至8月的日记。而且,他6月25日到达的马赛,26日到达巴黎。而8月31日之后,日记的记载就没有了。截长补短,不过只有两个月的巴黎留学记载。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6月29日,他到图书馆去探路,没有读书,只是翻了翻目录,发现有很多没见过的好书。30日去读了半天书,借的敦煌抄本《太子五更转》。《五更转》是民间曲调,也叫《五更曲》,有各种名目,比如《从军五更转》、《维摩五更转》、《菏泽和尚五更转》等等。《太子五更转》是其中的一种。
7月2日再去国立图书馆,这次真正读了一天的书,上午九点看到下午四点。有所发现,找到两本《觉世恒言》(后来他又说这本书叫《觉世名言》)、《觉世雅言》,后一种真没见到过,前一种是《十二楼》,起了个新名字而已。从这天开始,他的兴趣便不在敦煌写本上,而转向了通俗小说。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看了大约有五天的书,然后把兴趣放到了我前面说的亦正亦邪的事儿上,即参观博物馆其他纪念性建筑。
郑振铎参观过的博物馆和建筑以时间先后排列分别为:凯旋门、凡尔赛宫、蒙梭公园、克鲁尼博物院(两次)、巴黎圣母院、卢森堡博物院(五次)、芳登波罗宫(枫丹白露宫)、杜乐丽沙龙、大皇宫、卢浮宫、拿破仑墓、埃菲尔铁塔、先贤祠、卡拉瓦雷博物馆、大学礼拜堂(索邦教堂)、埃内尔博物馆、特罗卡德罗宫、小皇宫博物馆。拢共两个月的日记,有这么多天泡在博物馆里,还不算逛公园(他公寓旁边就是卢森堡公园),游枫丹白露森林,到白龙森林划船,到歌剧院听歌剧等等,简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旅居游、沉浸式旅游。当然,其间也有到图书馆看书的记载,不多见而已。
有一次他到驻法大使陈箓家去询问寄来汇票的事情,陈说,和家眷住在巴黎,自己烧饭,两千法郎一月可以敷用。郑振铎写道:“我现在一个人还不止用二千法郎呢。则箴如果出来,我反倒可以省俭了!”你相信他接高君箴到巴黎来同住是为了省钱吗?哄鬼啊,打死我也不信。设若高君箴真到了巴黎,郑振铎算是把所有的享乐给置办了个齐全,白日里到处吃饭游玩逛街血拼,在家则有红袖添香夜读书,夜晚美人在怀,真可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样还留个鬼的学,读个屁的书呀。
不过,郑振铎的欧洲之行的确也有收获。1932年,他撰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由北平朴社出版部出版,1938年,他撰写的《中国俗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两部在学界受到高度评价的文学史专著,而这两部书的特别之处就是它搜集了大量的不为人见到的,散佚于国外的资料,尤其是通俗文学资料。至少在《欧行日记》中,我们看到他为数不多的到巴黎国家图书馆读书所选择的那些书籍,大多就是这些通俗文学作品。
这充分说明,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就,就必须到国外去留学,而不能单看着头上的一片天,做井底之蛙,倘若如此,便会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不存在的,靠《永乐大典》就可以做出芯片来,闹出好大笑话。你看,郑振铎有如一个花花公子般,吃喝玩乐,在欧洲晃荡了一年的时间,最后成绩斐然,而且回国就是海龟教授。虽然命薄,60岁因飞机失事而亡,但所得依然比所失去的要多得多。因此,建议大家还是要出去留留学,哪怕只是吃吃喝喝也不打紧。
本系列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