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Talk科普 2025-04-02 13:41:35

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据专家所称,此次地震的威力相当于上千枚原子弹爆炸。

核武器的威力早已为人所知,1945年,两颗原子弹曾让广岛和长崎在瞬间化为废墟,二十多万生命顷刻消逝。

自那时起,战争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根本变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便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

正因如此,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很多国家纷纷加速了核武器的研发进程,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2年,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而1960年,法国紧随其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当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时,举国上下陷入了欢庆,中国也正式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意识到,核武器的使用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尤其是在核扩散的趋势愈发明显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对此深感不安。

尤其是对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而言,它们担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核武器研发行列,将极大增加核战争的风险,因此,他们决定采取措施来遏制核武器的扩散。

1968年,为了维持自身的核垄断地位,并避免核战争的爆发,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心目标是防止核武器的扩散、推动全球核裁军,并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

作为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该条约自签署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89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体现了国际社会在遏制核武器扩散方面的广泛共识。

中国也在1992年正式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始终坚持推动全面禁止核武器及彻底销毁现有核武器的立场。

我国奉行不主张、不鼓励、不从事核武器扩散,不帮助任何国家发展核武器的政策,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核武器的威力如今已经远超当年,现代核武器的杀伤力可以说是当年原子弹的百倍之强,一旦核战争爆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这种灾难可能波及全球,改变世界的面貌。

那么,假如真的发生核战,普通百姓该怎么办呢?

其实,大家不必太过恐慌,虽然核战争的后果难以预测,但从核爆炸发生后的紧急应对措施来看,在核爆发的初期,我们其实有大约20分钟的自救时间。

这20分钟的时间,足够我们采取一些基本的避险措施,尽量减少核爆炸带来的伤害,那么,面对核爆炸的威胁,我们应当跑向哪些地方躲避呢?

其实,有三个地方是最适合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防空洞,我国的防空洞数量庞大,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形成了密集的防空网络。

这些防空洞大多数建造在山中或者地下,结构坚固,能够有效抵御核爆炸的冲击波和辐射,若真发生核战,防空洞是最理想的避难场所,迅速进入并待在里面,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受到伤害。

第二个地方是地铁,现代地铁不仅仅用于交通,还是防灾的好地方。

地铁站设计上有防洪、防震、防火等多重安全措施,且大多位于地下,能够有效屏蔽核爆炸的冲击波和辐射。在地铁站的深处,可以获得足够的保护,防止直接受到核爆的影响。

第三个地方就是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的承重能力非常强,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底层,它们由钢筋混凝土构成,能够有效抵御核爆炸的冲击波和高温。

在核爆发生时,立即前往地下车库躲避,能为自己争取到逃生的宝贵时间,如果你无法找到上述三个地方,也不用慌张。

可以选择建筑物的中心区域(远离外墙和窗户),或者前往地下室等地方躲避,不要停留在玻璃幕墙建筑、木质房屋或者汽车里,因为这些都无法抵挡核爆的冲击波。

特别是冲击波的时速可达800公里,玻璃碎片是核爆后主要的致死因素,在爆炸发生后的1分钟到48小时内,空气中会有大量的放射性尘埃,这段时间是最危险的。

此时,你可以尽量用厚毯子、防弹衣或书本覆盖身体,尤其是头部和颈部,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关键是,及时采取行动,尽量找到能提供保护的地方,争取时间等待事后救援或撤离,核战虽可怕,但了解自救知识,做好准备,能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保障生命安全。

当然,还是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发生,也希望世界和平!

参考资料

3 阅读:45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