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了解了,昨天晚上雷军个人在社交平台又发布了一则回应,让这件事达到了高潮。
网友瞬间成为三大对立,有人支持小米,有人不支持,还有人客观指出:以前发生事故找保险公司,现在发生事故竟然先找车企...
自2021年雷军宣布造车后,3年后的2024年,小米第一款汽车小米SU7成功上市,谁都没想到,小米汽车虽为新的造车势力,却依然蓬荜生辉。
订单无数,小米汽车工厂连夜造车,很多车主的订单排队几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之久,这些车主中,尤其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购买。
的确,小米汽车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其设计融合轿跑元素,采用溜背式车身、主动尾翼等等,再加上小米汽车颜值高,速度快,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小米可谓是改变了很多人对新能源的看法。
而提到新能源,现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各个车企实在是卷上加卷,相较于燃油车而言,新能源汽车不但不用油,而且还很智能。
说到智能,就不得不提新能源汽车的智驾功能,以前,人们在开车的时候都会在驾驶一定时间或距离后,选择到服务站休息片刻。
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早已经加入智驾功能,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
很多车企之间甚至早已经在智驾上有了无声的对抗,所谓智驾,即智能驾驶,通过智能驾驶系统实现车辆部分或全部自主驾驶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传感器、算法和控制系统感知环境并做出决策。
一般而言,智驾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自动变道、主动避障等基础能力,部分车企已实现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
正是如此,却让很多人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有人在打开智能驾驶直接睡觉、有人打开智能驾驶后直接玩手机等错误行为层出不穷。
而此次事件发生前,也是和智能驾驶有关,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事故经过,事情发生于3月29日22时44分期间,涉事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
三名遇难者均为2002-2003年出生的大四女学生,其中驾驶员为23岁的罗姓女生,另外两人是其大学同学,三人从武汉出发,计划前往安徽池州参加次日上午的事业编考试。
车辆撞击护栏后电池迅速爆燃起火,火势猛烈,最终烧毁至仅剩车架,救援人员称前排两人“烧没了”,另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家属和目击者称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导致三人被困车内,小米回应称“碰撞后车门解锁逻辑正常”,具体原因待调查。
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智能驾驶模式,但系统仅在碰撞前2秒发出接管提醒,驾驶员接管后仍未能避免碰撞。
小米指出,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设计上不识别水泥护栏等静止障碍物,事发时车速达116公里,而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
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撞击时速为97公里,家属质疑车辆技术缺陷,包括自动驾驶系统、电池安全性及车门解锁机制可靠性,不满小米未主动联系家属提供解释或慰问。
小米成立专项工作组赶赴现场,配合警方调查,承诺“不回避任何责任”,强调事故原因需等待警方和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呼吁公众避免猜测。
事故引发广泛关注,小米股价在4月1日大幅下跌,市值蒸发超5%,当地交警部门已介入,具体事故责任和原因待官方最终报告。
事故发生后,雷军第一时间出来道歉,表示会认真调查,给公众一个说法。
这次事故也让大家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安全体系,是整个行业都要面对的难题。
参考资料
无头苍蝇
虽然我不会买国产车,但我支持雷军!我男孩都不可能抽出空发短信,一个女孩居然可以和男朋友短信聊天!
上不得高度[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