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案件背景
江西赣州警方侦破的特大假发票案中,涉案金额超800亿元,假发票种类以燃油费、过路过桥费为主,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涉及955家购买假发票的企业。案件核心在于陈氏姐弟为首的制售假发票团伙利用物流行业成本构成复杂、业务真实性核验难的特点,通过多级代理模式,向物流企业销售虚假发票。受票企业购买假发票用于冲抵企业成本、少缴企业所得税。受票企业在此链条中既是假发票的最终使用者,也是税务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二、受票企业的利益驱动
1. 降低税负成本
物流企业通过购买假发票虚增成本,减少企业所得税。案件中假发票的购买价格仅为票面金额的万分之八,企业以极低成本实现“节税”。
2. 简化财税管理
部分物流企业因上游(如个体司机)不愿提供合规发票,转而通过假发票解决报销凭证问题,简化财务、税务核算流程。
三、受票企业的潜在风险
1. 补缴税款与滞纳金
Ø 增值税:对应的增值税进项不得抵扣,已抵扣部分需转出并补缴增值税。
Ø 企业所得税:不能做为成本费用列支,需补缴企业所得税。
Ø 滞纳金:依据补缴税款、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Ø 行政罚款:根据《税收征管法》,偷税行为可处偷税金额50%-5倍罚款。
2. 刑事追责风险
Ø 若企业主观故意参与虚开(如主动购买假发票),可能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Ø 案件中部分企业因假发票流向被税务部门锁定,面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风险。
3.财务风险:资金链断裂与信用降级
Ø 现金流冲击:补缴税款、罚款及滞纳金可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枯竭甚至破产。如:企业受票8400万元(800亿/955家企业),企业所得税2100万元=8400万元*25%、滞纳金383.25万元=2100万元*18.25%(按一年算)、罚款1680万元=2100万元*0.8,税款滞纳金罚款合计4163.25万元。
Ø 融资成本上升:税务违法记录将影响企业征信评级,银行贷款利率上浮或授信额度缩减。
3. 信誉与经营风险
Ø 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后,企业将面临招投标资格取消等连锁反应。
Ø 案件曝光后,涉案企业面临客户信任危机,甚至被供应链合作伙伴终止合作。
四、受票企业的合规建议
1. 严格发票审查机制
利用国家税务总局发票查询发票的真实性。
2.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要求业务部门留存运输合同、物流单据、付款凭证等原始资料,确保“四流合一”(合同流、货物流、资金流、发票流)。
3. 优化税务风险管理
利用网络货运平台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政策,解决物流企业进项获取难题。
4.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主动自查与整改:若发现不合规发票,及时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并补缴税款,争取“从轻处理”。
专业法律支持:在税务稽查或刑事侦查阶段,通过证明“善意取得”或交易真实性降低处罚风险。
五、总结:
“800亿假发票案”暴露出部分企业在成本压力下铤而走险的短视行为,也警示合规经营是长远发展的基石。随着金税系统对“以数治税”的深化,企业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通过完善内控、强化合规意识,在降低法律风险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