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6号那天,在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领导的精心安排下,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这“四人帮”被一个个地进行了“分开调查”。这一小群搞了很多年破坏的反动分子,终于被收拾掉了。
王洪文、张春桥、还有姚文元,这三位是在怀仁堂的会议室里头被逮住的。至于江青,她则是在自个儿住的地方,中南海201号,被中央警卫局的一个特别小组给带走了。
江青被捕后,有半年多都被关在地下的一个单独房间里。那地方其实挺不错的,还给她准备了套四本装的《毛泽东选集》来读。因为时不时就有人来审问她,所以日子也不算太闷。
这时候,江青身边就只有一个叫马晓先的女士陪着,她从1974年3月起就当上了江青的护士长。虽然马晓先已经做了两年多的护士长,但她并没有卷进“四人帮”那档子反革命的事里。所以,她现在陪着江青,也就是尽尽自己的本分,完成组织给她的差事,心里头还挺平静的。
缓过神来,江青从最初的惊愕和恼火里走了出来,慢慢明白这并非中央其他领导的突发奇想,而是蓄谋已久的大力一击。这时,她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恐惧。
在她心里头,那时候当中央副主席的华国锋同志,给人的感觉是个“实在人”,不太像能有那么深的心思。王洪文嘛,跟自己是同一路人,这种紧要关头,他不可能反过来对付自己。叶剑英是位老将,但要说他的影响力嘛,似乎还差那么点儿火候。
琢磨来琢磨去,她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来。趁着马晓先给她做日常检查的时候,她找机会小声问马晓先:“是不是邓小平先生开始领导咱们了?”
马晓初一开始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邓小平同志那会儿还没正式上岗呢,正悠闲地待在北京西山的临时小屋里呢!
她心里清楚,江青若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邓小平在她心中占据的嫉恨与恐惧的顶端位置。
1976年9月9号,毛主席走了以后,“四人帮”觉得没人能管他们了,说话做事越来越过分,野心也越来越大,明摆着让大家看。
大家以前心里头最敬重又有点怕的周恩来总理,在1976年1月8日走了;那位让人尊敬的朱德老总,也在7月6日离开了我们。
毛主席离世那会儿,好多开国的大功臣都一个个走了。剩下的几位老元帅里,刘伯承元帅因为多年的病,已经没法处理事情了。徐向前和聂荣臻两位老元帅,也被人挤兑到了一边,没啥实权了。还有那个文武双全的李先念同志,也因为有人背后说坏话,被硬逼着去“休养”了。
他们的执念,就是要将邓小平同志置于绝境,至少也要开除他的党籍,让他彻底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过去的时间里,邓小平同志有过三次被拿掉官职的经历。1930年刚开头那会儿,他因为站队毛主席的正确观点,不赞同博古搞的“左”那一套,结果被撤了所有官职,还挨了党内最狠的一次警告。
1966年5月份,邓小平又被撤掉了所有职位,不过他的党员身份还是保留了下来。
1975年1月份,邓小平又回到了领导岗位,这次他一下子挑起了好多重担,成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的第一副总理,还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这些大官。他还得管党、政、军这些方面的日常工作。
邓小平既懂文又懂武,他做事分明,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因此,他和“四人帮”早就关系紧张,势不两立。1976年4月,他被撤掉了所有职位,但只要邓小平还在,“四人帮”就一天不得安宁。
1976年10月2号的后两天,就是“四人帮”垮台之前,江青他们还在中南海的紫光阁里,闹得不可开交。那是在华国锋同志主持的会上,他们嚷嚷着要开“中央全会”。
在这次所谓的“中央全会”上,他们竟然准备强行通过一项决议,意图开除邓小平同志的党籍,这无疑是对他的一次严重打击。
没想到,9月中旬毛主席走了没多久,那个性格直爽、眼里容不下沙子的王震将军,就自己去找了陈云、李先念、叶剑英、邓颖超、聂荣臻、徐向前这些老一辈的领导。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起了怎么对付“四人帮”这事儿。
大家对除掉“四人帮”这事都达成了共识,最后是由叶剑英和华国锋两位同志商量后,下定了决心。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虽然听到了一些风声,但他并没有参与到做决定的事情里。
1976年那会儿,邓小平又被撤了所有职务,不过他的党籍倒是给保留了下来。这其实是毛主席在暗中护着邓小平呢。
就算“四人帮”老是想方设法找茬,毛主席就是不答应他们要把邓小平开除出党的要求。毛主席眼光长远,心里明白,以后的中国还得靠小平同志呢。
毛主席才智过人,看得远想得深,他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把美帝国主义也打败了。在一片啥都没有的基础上,他带着大家建起了一个工业啥都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可真是彻底改变了九亿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但毛主席心里也明白,他走后国家还会面临四大难题。
头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就是带着全国老百姓从现在的“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迈向更好的小康日子。他和那些老一辈的革命家,还有无数的民族英雄,他们豁出性命去闹革命,可不是光为了让大伙儿不被外国人欺负那么简单。
不光得填饱肚子,还得时不时尝尝鸡鸭鱼肉的滋味;不光得有衣服蔽体,还得穿得上暖和又舒服的棉麻丝绸;不光得有人给看病,还得能进大医院接受好治疗;不光得有机会上学,还得能负担得起好学校的学费。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心,也是毛主席期盼已久的美好时代。
另一大难题,得从1950年代末说起,那时候中苏关系就变得特别僵。苏联在咱们北边边境上,长时间放着上百万的军队,还搞了好多针对咱们国家的核武器。这对咱们国家的安全,那可是个大大的威胁。
毛主席的外交策略确实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才能,成功地在中美苏之间构建了战略平衡,令苏联在一段时间内有所顾忌,未敢轻易采取过激行动。然而,这种长期的紧张状态也带来了不小的代价,中国的资源因此遭受了不必要的损耗,这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构成了显著制约。
第三件棘手的事,是从1975年越南南北合并后,他们就开始慢慢往苏联那边靠,走上了一条穷尽武力、到处扩张的路子。
越南那边不仅在咱们两国边界上不断找茬,一点点侵占我们的地盘,而且他们还盯着同样被法国殖民过的柬埔寨和老挝,打算动手的心思,谁都能看出来。
如果越南把老挝和柬埔寨两国给合并了,那在我们中国南边就会出现一个挺大的新国家。这个国家得有74万多平方公里大,快6000万人口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军力会变得特别强,比当时东南亚最强的印度尼西亚还要厉害,直接就成了我们中国南边的一个强大邻居。
到时候,中国在地理战略位置上可能会碰到苏联从北边和越南从南边两面围攻的情况,这会给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带来不小的难题。
第四个大难题,就是咱们国家得统一起来。从1949年开始,蒋介石就带着国民党那些剩下的兵马,一直躲在台湾。后来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居然直接插手咱们中国家里的事情,不让咱们统一,还搞出了两次“台海紧张局势”,真是让人头疼。
虽然毛主席心里一直盼着在有生之年能让台湾回到祖国,但那时候情况有点棘手。一方面,解放军的海空力量还不够硬气,挡不住美军在台湾海峡那边捣乱。另一方面,要是真动武,那不就成了自家人打自家人嘛,想想都心疼,更别提这样会让外人看笑话,对咱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可是个大绊脚石。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维系与西方世界的交往,并寻求外交上的新机遇,毛主席做出了一个战略决策,那就是暂时保留香港和澳门这两块当时仍被西方国家占据的殖民地。
二十多年过去,新中国的工业实力越来越强,慢慢跟英国、法国、日本这些西方国家建交了,也跟美国有了战略上的交流。这样一来,香港和澳门作为之前那种重要战略位置的作用,就慢慢变小了,它们回归的时机也越来越到了。
毛主席生前,心里已经有了盘算,他给中国下一代领导人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妥善安排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但这可不是件小事儿,是个大大的政治和外交难题,一般的领导人根本搞不定。
等我走了以后,谁能真正搞定那四件棘手的事儿呢?毛主席心里肯定有数,反正“四人帮”那几个,绝对不中用。
毛主席一直很清楚邓小平的本事,也相当看重他。到了1956年,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大家选了邓小平做中共中央总书记。当时,毛主席在70多位中央委员面前这样夸他:
我觉得邓小平这人挺公正的,他和我相似,都不是完美无缺,但相对公正……今天我想为他多说几句好话。他自己说不行,但我觉得他可以。
从1950年代末开始,邓小平同志作为国务院的副总理,经常在周恩来总理出国的时候,帮忙管管总理的活儿。到了1975年,周总理身体不好了,邓小平就成了实际上管事的第一把手。所以,让他来负责政府的全部工作,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毛主席看人特别准,他心里明白,只有小平同志能担得起党、政、军这些重担,啥都得管。所以,他跟国外的朋友说:“不管是搞政治,还是带兵打仗,写文章还是比武,邓小平样样都行,是个全能选手。”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作为国家领导人,不懂军事斗争可不行。而邓小平从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开始,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一方霸主”,并持续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军事斗争。
1938年1月开始,他接手了129师政委的位子,跟刘伯承同志一起,长时间管着一个方面军。他们在军事上的经验,和那些资深的老将们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
在淮海战役那会儿,他是总前委的一把手,到了渡江战役,还是总前委的一把手。他指挥着浩浩荡荡几十万的军队,从黄海边上、泰山脚底下,一路打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雅鲁藏布江畔。
1955年分授军衔那会儿,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都主动没要元帅的头衔。不过呢,罗荣桓元帅掌管的总干部部,那工作态度可是既严谨又认真。说实话,邓小平的军事背景,当个元帅那是绰绰有余,这点毛主席心里跟明镜似的。
二战结束后,那些在全球政治圈里摸爬滚打、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一辈大佬,像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将军这些人,慢慢地都离开了我们。之后,留下来的大多就是在议会里混日子的那些职业政治家了。
实际上,邓小平同志经历过枪炮轰鸣、生死搏杀的战场,当他与国际上的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这些相对缺乏残酷战争体验的领导人物交往时,表现得极为从容不迫,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跟英国人聊起香港,可以说:“只要咱们乐意,今晚过后就能把香港要回来。”英国人都心里明白,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真会付诸行动。
对于在美国建交谈判里老拿台湾问题说事,想要讨价还价的那些人,他直接了当地说:“要么你们就彻底别插手,要么就准备好应战!”
美国人也愣住了,他们心里明白,邓小平这个人说话算话,态度坚决。几年后,邓小平又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咱们中国人虽然手头不宽裕,但真要上了战场,那可是豁得出去的。”
中华民族既伟大又走运。毛主席离开后,中国碰上的四个大麻烦,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不到二十年就都差不多解决了。说到台湾问题这个特例,他更是聪明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绝妙办法。
毛主席冥冥之中相中了邓小平,咱们中华民族也同样看中了邓小平。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歇,一直往前奔,“四人帮”那些小丑根本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