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能安葬在八宝山的,往往都是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出过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拼过命的人。就像以前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他去世后就被安排在了八宝山。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年后他却被移了出去,这事一下子引起了好多人的注意和不解。
黄菊是怎么一步步踏入政坛的,最后为啥又要把他的骨灰从八宝山移走呢?
01 来自普通家庭
1938年,黄菊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降生了。上海,那可是个大都市,有钱人过得跟神仙似的。但像黄菊这种普通老百姓,却根本体会不到这座城市的好。他们一家就靠老爸出去干点零活赚的那点小钱,勉强度日。可那时候局势不稳定,再加上战乱不断,黄菊家的日子真是过得苦不堪言。这样一来,好多家的孩子都没法上学了,只能早早地出去闯荡社会。
但黄菊的爸妈铁了心要供他上学,哪怕家里只能吃粗粮,他们也硬挺着。因为他们相信,新中国就快要诞生了。到了1949年,11岁的黄菊迈进了中学的大门。那时候的中国,一切都变了样,老百姓成了主人,像黄菊这样的孩子,也有了安心学习的机会。他很懂事,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最后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学的是电机制造专业。
02 专业技能人才在当今社会,专业技能人才可是各大企业和组织争抢的香饽饽。他们手握技术大权,能够解决各种棘手问题,推动项目顺利进行。这些人才啊,一般都是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就像是行走的教科书,遇到问题总能迅速找到解决之道。而且,他们还特别擅长学习和创新,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新技术,为团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对于企业来说,拥有这样的技术人才就像是如虎添翼。他们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竞争力。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花大价钱去引进和留住这些宝贵的人才。当然啦,这些专业技能人才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的。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会轻易被金钱所打动。想要吸引他们,企业可得好好下一番功夫,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还得有吸引人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才行。
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园里,学术气息特别重,黄菊在那儿既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搞出了一些学术上的名堂。那时候,咱们国家正忙着全面工业化,黄菊一毕业,因为有专业技术,就被安排到上海的一个机器厂做技术活。他这种高学历的人才,到了基层真是得到了很好的磨炼。因为他干活儿踏实认真,没多久就入了领导的眼,职位也是一级一级往上升。之后的日子里,黄菊继续努力干,他技术过硬,对人又真诚,在厂里不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
没过多久,黄菊就被单位安排到了上海中华冶金厂,踏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到了新地方,黄菊不光把手头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自个儿琢磨起业务来,想找些提高产量、提升业绩的新门道。没过多久,他就给厂里弄出了一个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这个新玩意儿,真就让车间工人的干活效率上去了,他自己也因此得了不少夸奖和好名声。
03年开始步入官场
黄菊在工业领域打拼了整整二十年,他跑遍了各个岗位和部门,一点点积累经验,不断推动企业创造新价值,后来逐渐坐上了领导的交椅。等到改革开放那会儿,邓小平到上海来看一看,干部要年轻化的风声也就传遍了各个政府部门。那会儿黄菊还在上海一家国企当副老总呢,结果没多久就被选进市委,做了市工业党委书记,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角色换了,干的活儿也跟着变了。以前,他得操心工厂赚不赚钱、能产多少东西,还有职工们的未来。后来呢,黄菊得全盘考虑上海工业的规划、调度,还得关心上海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咋样。不过啊,不管在哪,他都拼尽全力,不断创新,就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多好处。到了1986年,48岁的黄菊升官了,成了上海市委副书记。
那时候,不少人对这位在工业领域成长起来的人有些不放心,担心他能不能当好领导,有没有足够的经验。但其实,只要本事过硬,学问和能力在哪个行业都能发光发热。黄菊就是这样,他用自己的实干和成绩,一点点打消了大家的疑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黄菊稳扎稳打,干出了不少好成绩,职位也是一年年往上升,最终坐上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位置。
挺遗憾的,黄菊正当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却被病痛给缠上了,2007年,他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他才69岁。黄菊走了以后,单位把他的骨灰安放在了八宝山。但后来又想了想,他毕竟是在上海出生的,大部分成就也都是在上海取得的,所以最后还是把他的骨灰迁到了上海的福寿园公墓。
说白了,黄菊这辈子就是把共产党人的好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打仗那会儿就历练出来了,把自个儿的青春一股脑儿全砸在工业建设上了。后来当了官,也是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跟老百姓走得近,为咱国家和人民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