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句人间烟火诗词,你说,人生苦乐哪个多

香巧浏览文化 2025-04-28 04:50:43

0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远处的南山不自觉就映入了眼帘。陶渊明在农耕之时,以无心之笔,写尽“天人合一”的禅意,放空身心,你会在山水中觅得清趣,偷来浮生半日闲。

02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叠叠的桃花,布满山野,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原来云深处住着有人家。此时南国的风土人情,人间烟火与世外桃源浑然一体,真能激荡了人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艺术情趣。

03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何时能抛却浮名回归田园,做个悠然闲人,抚一张琴,饮一壶酒,观一溪云。如此简单的生活,道尽古今文人的终极向往,这自由如云,心随流水的恬淡,千金也难买啊。

04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八佛粥香,邻舍互赠,江村节物因人情而鲜活。陆游暮年方知:所谓风俗传承,不过是人心中不灭的暖意与仪式。

05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唐·杜甫《田舍》

榉柳柔弱枝条随风轻摆,枇杷树下香气四溢。阳光西斜,鸬鹚晾翅于鱼梁之上,一派田园牧歌般的宁静。杜甫乱世中偶得安宁,笔下万物皆染“迟日江山丽”的静美。

06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

——宋·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青紫色的残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周邦彦以细腻笔触,写尽青春娇憨,似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灵动。

07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谷丰满,猪圈鸡窝半掩门扉。春社祭祀结束,桑树竹影斜照,家家户户搀扶着醉醺醺的乡亲,欢声笑语蹒跚而归。如此盛世乡村的富足与温情,许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由衷向往的田园牧歌。

08

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

——宋·贺铸《阳羡歌·山秀芙蓉》

自从自己辞官归隐,终日与渔人樵夫为伍,黄鸡白酒,作个买田置屋的田舍翁。贺铸笔下,功名如朝露,倒是田园社火可慰平生,诚如辛弃疾“宜醉宜游宜睡,管竹管山管水”的豁达。

09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唐·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山居人家,柴门寂静无声,黍米饭香四溢弥漫,春雨过后天气十分晴朗,只见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农夫要抢着春耕,所以,家家户户静悄悄,整句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10

城边鱼市人早行,水烟漠漠多棹声。

——唐·张籍《泗水行》

清晨的城边鱼市,已是熙熙攘攘,水雾弥漫中,划桨声此起彼伏,市井风情鲜活如画,生机涌动。张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人世间最真实的烟火生活。

11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雨过山村》

雨中的山村里,鸡鸣声从一两户人家传出,竹溪蜿蜒,板桥横斜。妇姑相唤去浴蚕,庭院中栀子花在雨中悄悄绽放。王建此句,似曾相识的原来是陶潜“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悠然,平淡中可见国泰民安,家庭幸福。

12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斜铺纸张,随意书写草书,晴朗窗下,细细品味茶汤,以游戏之心分茶,生活中的诗意与禅意悄然滋生。陆游此刻,多少有点苏轼“且将新火试新茶”的自我宽慰。

13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初到黄州》

长江环绕城郭,鱼儿肥美可知;竹林连绵山间,笋香扑鼻而来。苏轼贬谪黄州,反而在山水之间豁然悟道,人生得失,不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宋·文天祥《西瓜吟》

西瓜入口,瞬间消解了暑热与烟火气息,牙齿触及瓜肉,感觉马上品尝到冰雪般的清凉,炎炎夏日因这一口甘甜而变得清爽宜人。文天祥借物言志,身陷泥淖,心仍如玉壶冰,不改清骨。

15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小鸭在池塘中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宜人的天气,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江南的初夏美不胜收,人人愉悦尽兴、陶然忘形,真是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

16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渡头行人来来往往人,人人都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只是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百态。

17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在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季节,一个箬笠遮头,蓑衣披身的渔父在斜风细雨中垂钓自得。张志和笔下的渔父,不恋红尘纷扰,独爱江湖清寂,俨然一幅“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逍遥人生啊。

18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在我膝下嬉戏。李白入京前的温情,一扫“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傲,尽显凡人烟火中的柔软,纵然有凌云志,也难舍骨肉亲情。

19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推窗见田亩,把酒话农事,故人相聚的闲适聊天,胜过在庙堂高论。孟浩然以淡语写至情,道出陶渊明“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返璞归真之乐。

20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宋·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西山人家,煮芹烧笋,炊烟为春耕添香。苏轼眼中,农家的简朴劳作,反成“人间至味”,所谓桃源,不过是心无挂碍的一粥一饭一瓜一果间。

21

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

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

——元·赵显宏《满庭芳·渔》

新收糯稻酿成美酒,橙黄的藕芽与紫蟹、红虾一同摆上餐桌。宴罢杯盘狼藉,众人陶醉其间,愿伴月光宿于芦花丛中,享受渔家生活的浪漫。渔家之乐,不在珍馐,而在江湖浩荡,心无羁绊。

22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陆游暮年的孤寂,因这微小温存而透出暖意,江山难报,不如怜取眼前狸奴,共渡人间大寒天。

23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唐·杜甫《立春》

每当立春,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手互相馈送,以尽节日之兴。杜甫以饮食写时节,道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亘古真理。

2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田里稻花飘香十里,蛙声阵阵,农人笑谈着这丰年之年。辛弃疾以白描写生机,夜行途中忽见太平气象,江湖夜雨十年灯,终不抵此刻“岁月静好”四字。

25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唐·杜荀鹤《送友游吴越》

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杜荀鹤寥寥十字,勾勒出“夜半钟声到客船”般的意境,教人顿生远游之思。

26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唐·张九龄《答陆澧》

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酿造了多少呢?张九龄以山野之趣寄情,看似闲谈酿酒,实则是与友人的浓浓真情。最令人感动的是下一句“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27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明·方向《咏儋耳二首》

在村子南北,布谷鸟忙碌地鸣叫着;在村子前后,稻花的香气弥漫着。方向笔下,儋耳山村的热闹与丰饶,满满都是人间烟火气。

28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元·刘因《山家》

我策马回家,家仍未至,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我了。欢乐回家,山鹊报喜,幼童迎望,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啊,再多的疲累都被瓦解了。

2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陆游表面写闲适,实则暗藏“世味年来薄似纱”的慨叹,春雨可洗净街巷,却难涤宦海沉浮的倦意。

30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采玉人的血泪生涯,就像是其诗“秋坟鬼唱鲍家诗”的凄厉,字字皆是对人间疾苦的控诉。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36

香巧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