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荡产把女儿送英国留学,她却找了洋丈夫要留下来,该怎么办?

每暮风来晚相依 2021-10-03 20:48:34

前两天我回老家省亲,正好碰到了对门的邻居王大伯。王大伯是我们家多年的邻居,可以说也是看着我长大的。我热情地打个招呼,王大伯也很激动,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待几天?我说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接父母走,过几天就要离开,以后可能不回来了,我祝王大伯身体健康。王大伯听闻似乎心情很激动,嘴里念叨着好啊好啊,就要离开,不经意间却被我看到他老泪纵横,吓了我一跳。

回到家之后,我们父母王大伯怎么了?我父母叹口气说,都是她的女儿惹来的烦心事。我知道王大伯的女儿非常的优秀,比我年长几岁,从小不仅是别人家的孩子,更是我学习的榜样。王大伯的女儿优秀是一以贯之的,从小学到高考,次次都是第一名,我听说大学毕业后又去到英国留学,不知道回来了没有?

从父母口中的得知,王大伯的女儿没有回国,而且和外国人结婚了,还要定居到英国了。我说这不是好事吗,毕竟是老牌发达国家,实话实说,生活质量比较高,王大伯一辈子总算没有白辛苦,这也算是望女成凤终了心愿。

父母说你说这话是没有体谅到父母的心啊,王大伯老伴走得早,都是他一个人辛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倾尽所有,听说当年为了送女儿去英国读书,他把自己的房子都抵押了,甚至为了多挣钱,下班后还要路边摆摊,如今女儿虽然出席了,但是要定居到国外还找了一个外国丈夫,以后谁给他养老送终呢?

我忽然明白,王大伯在听说我把父母带走之后,他心中的酸楚。虽然我也是一个离家的人,但毕竟在国内的城市,站稳脚跟之后把父母也接走了,陪伴在父母身边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这是王大伯渴望不可求的。其实我也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有不少人,最后都移居海外,面对父母养老问题,有人选择一年回来几次,有人干脆把父母接走。当然,这两种方法恐怕都并不容易。

身居国外,一年回国两次,恐怕已经很不容易了。不仅是时间,还有精力和金钱成本的问题。当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的牵绊之后,对于自己原生家庭的顾及恐怕要少了很多。特别是如今疫情的影响,恐怕王大伯的女儿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若真是以后疫情常态化,王大伯还能指望女儿回来照顾自己吗?

当然,把父母接到国外是一劳永逸的做法,然而现实中这也并不容易,首先究竟外国女婿是否同意也是一个未知数。国内有一些人总喜欢把外国男人描述得多好多好,其实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所谓的外国绅士多是自私透顶,往往还喜欢用子女独立之类的话来搪塞,避免自己的赡养责任。

假使养女婿同意,所有的手续全都办得顺利,还有其他各种问题,不会有人以为,只要住在国外,就是独立别墅,各种大house吧!王大伯的女儿定居在伦敦,我记得伦敦的房价可是全球最贵的。如果她不找一个有钱的英国男人,恐怕两个人想要买一套伦敦的房子是很难的,大概率还是要沦落到租房住的。

对王大伯这种在中国生活一辈子老大爷来说,孤身一人跑到国外大城市,连一个说话人没有,说不定还会遭遇歧视,他怎么受得了呢?他的年龄已经意味着他不可能融入本地的生活时,现实中也有很多的案例,最后老年人都愤然地从国外回国了。

现实就是如此的两难境地,当儿女在国外定居后,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着孤苦伶仃的现状,而且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我忽然很同情王大伯,他这一生都在为了女儿活,女儿也很争气。当然,也不能把这种家庭的道德负担强加给他女儿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也期待着能够走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倒是像我这种不太有出息的人,最多就是在国内换个城市,虽然事业没有大的进步,家庭和父母都能兼顾上吧!也许我这种没什么出息的孩子,倒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幸事。

感谢您关注我!

0 阅读:199

每暮风来晚相依

简介:我想和你交朋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