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失踪15年的山西女硕士已找到:患了精神病,还带了两个娃

知否阿杂西 2024-12-07 04:25:19

最近热搜上的一条新闻,让无数网友愤怒不已。

一位山西的女硕士,失踪15年,找到时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当我梳理完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更是深感窒息。

事情发生在晋中市榆次区。

1979年出生的卜女士,家境并不富裕。

但她品学兼优,全家人都宠着她。

可就在她考高中时,突发状况。

试卷少了两页,老师更换试卷耽误了时间。

因此,卜女士未能做完卷子,差2分未能考上理想的高中。

生性好强的她,一时受不了这个打击,精神出现异常。

卜父卜母心疼女儿,让她在家休整了一年。

等到情况好转后,卜女士再次参加考试,终于考上了。

之后,卜女士的人生还算是顺风顺水。

成功考上大学、研究生,并于2008年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卜女士还不想参加工作,决定继续博士深造。

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对她的决定,全家人都表示支持。

却不想,考博士时出现了意外。

卜女士未及时更换二代身份证,无法参加考试。

这一次的打击,让卜女士精神直接崩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卜女士的哥哥听到消息,连忙把她从学校接出来治病。

为卜女士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那时,卜女士生活尚能自理,间接性发病。

好的时候能认识家人,但大部分时间,她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010年初,那是一个寻常的早晨。

卜女士喝了一杯牛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

从此,杳无音讯。

卜女士的失踪,让全家人痛苦不已。

为了找妹妹,卜先生把班调整到上午7点到2点,下班后就骑着电动车四处寻找。

大半年时间,他在附近城区、乡镇贴了大量的寻人启事。

可妹妹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但卜家从未放弃寻找。

这一找,就是15年。

就在一周前,卜女士终于被警方找到了。

11月25日,晋中市和顺县有一名姓张的女子向寻亲志愿者朱玉堂求助。

她说自己的婶婶在十几年前就和叔叔一起生活,但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希望他能帮助婶婶找到亲人。

交流过程中,志愿者朱玉堂发现对方识字,而且文化水平不低。

通过引导,她慢慢说出了自己的父母、哥哥名字,还有就读的大学等信息。

朱玉堂将掌握的信息告诉了警方,经警方查询核实,她就是卜先生苦苦寻找了15年的妹妹。

认亲现场,75岁的老父亲泪雨如下。

当他准备拥抱女儿时,却被对方一手推开:

“我不认识你!”

心酸的老父亲又拿出女儿读研究生时戴的眼镜,这一次,卜女士没有抗拒,脸上还露出了笑容。

认亲后,卜家人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

他们发现卜女士的病情比15年前更严重了,生活无法自理,也无法和人正常交流。

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她还生了一对儿女。

儿子今年12岁,女儿8岁。

12月3日,媒体采访了为卜女士发起寻亲的张女士。

镜头下,张女士是如此描述的:

15年前,卜女士流浪到她家。

当时报了警,但卜女士拒绝沟通,还动手打人。

最后,卜女士被她好心的叔叔收留??

两人在一起生活,还有了孩子。

如今孩子大了,母亲却还是个黑户,很多政策无法享受。

张家的人,这才动了帮卜女士找家人的念头。

目前,卜女士的哥哥卜先生已经跟妻子商量过了,打算把家里房子卖掉,一定要给妹妹治病。

看似一出苦尽甘来的大团员,但看的很多网友心里沉甸甸的。

时隔15年,当被人问起的时候,卜女士还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家人的名字和家庭住址。

张家发起了寻亲,短短一周时间卜女士就成功找到了家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张家要等到十几年后才帮助卜女士寻亲?

会不会跟如今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从最初的“天降媳妇”成为了家庭负担有关?

这15年,卜女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对此,山西和顺县GA局给出的定论是走失、被收留。

这则通报,网友们真的看得下去吗?

无数网友表示:“能随便收留走失的人吗?感觉更像拐卖。”

“《十五年前女硕士》《现在不能准确表述身份》《走失》《收留》《已育有一儿一女》…”

我们不能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摩别人。

但这份轻飘飘的通告,实在无法平复看客们波动的心。

每一个精神不正常的流浪女背后,大概率存续着一桩丧尽天良的拐卖案件。

这种事在过去几十年间,很多地方都发生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丰县“铁链女”事件。

还记得最初给出的定论,也是“好心收留,不存在拐卖”。

可小花梅的一生,何止用一个惨字能形容。

随着舆论发酵,才有了后来“涉嫌拐卖”等一系列通报。

不断推翻的报道,到底是事情过去太久,还是另有隐情?

还有前段时间冲上热搜的“第一次在婴儿眼里看到绝望”。

6个多月大的女婴,被养在破旧绊桶里。

一出生就用冷水洗澡,为了方便小便,甚至不给她穿裤子。

孩子的父亲朴老汉70岁,十几年前,他跟患有癫痫的孩子母亲结婚。

夫妻年纪相差30岁。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停生孩子。

更可恨的,是对于这种事情,很多人似乎见怪不怪。

从官方到群众,都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官方的通报中都用上了“收留”二字。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

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台阶式提高,发自内心厌恶这种行为,更厌恶各方对待此事的态度。

往小了说,是周遭知情者不辨是非,没有正义感;

往大了说,是当地相关部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客观上也在纵容恶的存在。

就是这种习以为常的态度,才会导致悲剧不断重演。

李杨导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不对人性的恶加以抨击、批判、揭露的话,它不在这个地方发霉泛滥,就会在那个地方发霉泛滥。我们怎么能视而不见呢?我们怎么能觉得跟我们没有关系呢?

当罪恶和不好的东西把它摊在阳光下,它就会消失。

如果你老捂着,这个罪恶就会繁衍。”

只有做到零容忍,才能真正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总结一句话:

这样的结果,我个人无法接受。

女硕士失踪15年事件中,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

卜家虽然条件差,但却十分宠爱孩子。

在家人的过分呵护下,卜女士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内心极度脆弱敏感。

一次失败,便让她手足无措、无法招架;

二次失败,直接让她精神崩塌,患上精神疾病。

要知道,当时的她已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可遇事时,心智却和少时别无二致。

人的性格,一部分是先天性的,一部分却是后天形成的。

卜女士养成这样的性格,跟家人过分的呵护和宠爱离不开关系。

溺爱是一把温柔的刀子,杀人不见血。

就好比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就考上了大学。

进入大学后,他却连最基本的按时起床都不能做到,经常穿错鞋子,用错牙膏。

这是因为,他上大学前,都是他的妈妈帮着洗脸、挤好牙膏、洗澡穿衣等。

因为无法自理,与同学格格不入,最后魏永康被学校劝退。

过度的溺爱,正在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

像卜女士第一次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及时疏导,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

只有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才能让孩子在风雨面前从容不迫。

对于孩子的成绩,你更要平常心对待。

你对孩子的高期望,无形之间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父母一定要具备孩子成绩好就报效国家,成绩不好就承欢膝下的意识。

在未来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文凭,而是内心强大。

只有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从容应对一切风雨。

希望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让孩子认清一个事实:

这个世界不会按照我们期待地运转。

但我们的努力和改变,会让这个世界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点亮“赞”和孩子一起接纳世界,勇敢前行。

0 阅读:0

知否阿杂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