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记忆里的那个转角
(纪实散文)
文/王娜娜(山东乐陵)
“回去吧,别送啦” 骑着老式自行车的妈妈回头喊了几声,接着对坐在车子横梁上的小女孩说:“快跟爷爷奶奶说,回去吧”,小女孩回头一望,果然看到爷爷奶奶还站在门口,冲着他们招手,“爷爷奶奶~回去吧~”小女孩扯着嗓子大声喊道。说着,车子就到了这条土路的尽头,一转弯,就再也看不到老家的门口,看不到爷爷奶奶的身影……
没错,这个小女孩就是我。这些日子来,这个场景无数次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梦里,让我愈发地想念已离开我多年的爷爷、奶奶,愈发地怀念有关老家的那段美好的童年记忆。

爷爷奶奶家是三间不大的土房,矮矮的,屋子里光线不好,亦或者是墙壁早已熏黑,反正屋里总是黑黑的,一进屋,就是一个灶火台,就是在这灶上,奶奶总给我摊咸食饼,刚刚摊出的饼冒着热气,散发着香气,是我童年的美味。东边的那间屋是所谓的主卧,有一张大大的土炕,一回老家,我爱爬到炕上,甚至直接爬到窗台上面,在上面打滚撒欢,上蹿下跳,觉得快乐极了。炕占了这间屋子的大部份,剩下的除了一排木头柜子,也没有什么家具摆设了。
我回去后,爷爷会掀开柜子盖儿,从里面拿出一些冰糖、点心之类的东西,我也就毫不留情地全部消灭干净。墙上挂了一些老照片,其中,就有一张我周岁时候的留念,因为在自己家没看到这家照片,所以长大后的自己看到,就觉得很稀奇。照片上的我,黑黑的,头发秃秃的,穿着一身红黄相间的运动衣,骑着一辆儿童小三轮,没有一点女孩儿的秀气,活脱脱的假小子一枚。爷爷奶奶去世后,这张照片被爸爸带回城里收了起来,照片的下半部分已磨损的看不出,但是,它也被爷爷奶奶小心珍藏了十多年。

房子虽不大,但院子倒挺宽敞,也热闹得很。除了鸡鸭鹅、猪牛羊、还有小狗、鸽子……简直是个动物园!这对城里长大的我是极具吸引力的。院子里还有几颗枣树,品种也是不一样的,我记得除了小枣,还有一颗大婆枣树,每当枣子成熟的时候,奶奶会拿着竹竿把枣打下来,过后会把枣拿到西屋屋顶上去晒干,记忆里的奶奶敏捷地顺着梯子爬到屋顶,用耙子把枣子摊开,这怎么能少得了我?!
上了屋顶,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枣子身上,而是又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往西边望去,正好是村里的大湾,那里是小孩子们的乐园,夏天我们去里面游泳,用汽车内胎作游泳圈,我们还用罐头瓶钓鱼,里面放上馒头末作鱼饵,果然不一会儿就能收获一些小拇指大小的小鱼。
记得有一次,堂哥竟然“捕获”了一只大虾!我们赏玩够了之后,爷爷把大虾放到碗里,用开水往里一倒,大虾开始逐渐变成了大红色,小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盯着这只大虾垂涎欲滴。当然,作为家里的老小,这只战利品最终进了我的肚子。

奶奶是个急脾气,干活麻利,性格火爆,而爷爷偏偏是个慢性子,说话做事都不紧不慢,所以挨训是经常的事。奶奶去世后,爷爷坚持一个人生活,受了一辈子“压制”的他少了管束,生活倒也算自在,除了还摆弄他的棉花地,便是养养鸽子,赶赶集。爷爷有辆“专属坐骑”,还要用木棍作撑子的那种自行车,车子后面,挂着一个几条铁棍铸成的框子,有时候爷爷来赶乐陵集,会来我家看看我们。那时候放学回家,一看到过道里停着那辆自行车,我就知道是爷爷来了,就会飞奔到屋里,扑到爷爷怀里。
有一次,爷爷坐在沙发上,很认真地对我说:“娜娜,你要好好学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知道吗?”记忆里,那是爷爷唯一一次这样郑重其事地教育我,此后,这句话无数次在我耳边响起,我甚至可以清晰地回忆起爷爷当时的神情,我想,我一定会记一辈子!初三那年,爷爷得了绝症,到了最后那段时间,爸爸妈妈都请假回老家照顾,因为临近毕业,我只有在周末放假,才能回老家看看爷爷,记得那一次回去,爷爷已经奄奄一息,输着氧气,连讲话都没有力气,我因为急着回去上晚自习,还耍了小脾气,连话都没有多说几句。我怎么能想到,那竟然是我跟爷爷的最后一面!之后没几天,爷爷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妈妈告诉我,爷爷临终之前,嘱咐他们:“娜娜学业那么重,就别让她回来了”。我真是心如刀割!如时光能够倒退,我多希望那次,能依偎在爷爷身边,跟他多说几句话,哪怕能多待一会也好!

爷爷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淳朴善良、老实正直,含辛茹苦地培养父亲和小姑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却还没来得及享福,就急匆匆地走了。算起来,奶奶离开的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已经22年了,爷爷离开也已经17年。有的时候会感慨,如果他们还健在该有多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苦受累了一辈子的他们,能多享点福多好!他们会亲眼看到我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我能时不时地接他们到城里来住住,开车带他们到远处去玩,或者在周末带着孩子回老家看他们,让我的孩子也能享受那难得的快乐,可这一切,根本是不可能了。
泪眼婆娑中,我仿佛又回到老家那个转角,转过弯,远远地能望到爷爷奶奶家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