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到了成家的年龄,最操心婚事的人是父母。
在父母看来,只有儿女成了家,自己的任务才算完成,关键是,一个人找对象,不仅仅看个人条件,还跟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浙江台州一个男子,被父母催婚,心里很不舒服。
男子35岁,平时在外地打工,父母都是农民,没出过远门。
在他记忆中,父母都是节约的人,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电,夏天连空调也不舍得开。
母亲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等你成家了,我就可以享福了。
她实在不理解,自己儿子长得也算是帅气,为什么就没有女孩愿意嫁过来。
说起婚事,男子表示自己并不抗拒,也谈过恋爱,但都没有成功。
一次女方提到彩礼,说自己老家的习俗,要给8万8,就走个过场,等结婚的时候,会带回男方,算是小两口的钱。
被男子母亲一口拒绝,母亲的理由是:“我当初结婚的时候,一分钱彩礼没有,还不是过得好好的。”
另一个女友还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就是利用假期来他家看了一次,回去后就提出分手。
两次分手,对男子打击挺大的,他很有挫败感,也实在不想再受打击,就没有再主动追求过女孩。
在农村老家,这个年龄的男子已经算大龄单身,父母说出去也没面子,就一直催他相亲。
男子也相过亲,一般情况下,女方会到男方看一下,不知为什么,大多没有下文,只有一个女孩愿意接触一下,但提出要到城里买房,婚后不跟公婆住一起。
他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不出意外,母亲的态度是坚决反对,认为这样的女孩不孝顺。
可能大家很好奇他的家庭,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家的情况。
在男子的视角里,他的家称得上邋遢。
厨房只有一个小窗户,透进来一些光线,灶台上一片黢黑,旁边是一张放餐具的桌子,也是常年没清洗,已经看不到木头本来的颜色。
锅铲随手挂在墙上,可能是油烟的关系,墙面上也是一层灰,除了自家人,别人看了都没有食欲。
更难以理解的是,他家连像样的餐桌都没有,吃饭的时候,就把锅放地上,一家人将菜打碗里,然后各自坐在小板凳上吃。
男子不止一次提出,要买一张餐桌,母亲都极力反对,称家里也没几个人,要餐桌做什么,那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何必花这个钱。
她没有见过世面,认为农村都这个样子,或者在她的心里,这些家具实在没必要填,因为等儿子结婚,女方会有一套家具陪嫁,到时候什么都有了。
说到婚事,母亲就批评儿子,称他自己不上心。
村里别的男子,外出打工几年,都会往家带女朋友,不要彩礼,也不要买房,给家里省了不少钱,自己儿子找不到女朋友,就是没本事。
男子也不跟父母抬杠,他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也没人会听。
事实上,他虽然一直在外地打工,但没什么学历,也只是流水线工人,收入不高,还经常会被拖欠工资,上个厂家生意不好,他也不想去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父母盖房子的时候,欠了一些债,他原来挣的一些钱,都拿回家给父母还债,手里也没什么积蓄。
随着年龄大的增长,他也不想相亲,觉得不会有结果,这样的家庭,自己都想逃离,更何况女孩子呢?
不知道你看了怎么想,我觉得这个男子不结婚,也是一种善良。
这样的家庭,就算女孩不要彩礼嫁过来,也不会被尊重,婆婆会觉得自己儿子有本事,要不然对方怎么会愿意嫁呢?
看了他家的情况,发现真的不能怪男子,就如一位网友的犀利留言:“这种就是坐月子吃12个南瓜,婆婆会心疼的家庭。”
没错,婆婆自己认知有限,却还要将自己错误的认知,传递到儿子身上。
要是儿子受过高等教育,或许会知道反抗,但他本身也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估计从小到大没感受过太多的爱,也不懂得如何爱自己,只能一边纠结,一边跟父母继续生活。
我想说的是,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穷是一回事,懒又是一回事,就算家庭普通,基本的卫生应该能够做到吧。
父母在抱怨儿女的时候,最该反思的是自己,有没有给儿女好的引导,如果自己都不求上进,又何必催促儿女。
凡是老人说:等儿子结婚自己就可以享福了。这种家庭远离吧。她们的意识:女人应该包搅所有家务,那怕自己累得倒床不起,只要没死。爬也得爬起来给好手好脚的男人做饭。自己累死累活就指望找个儿媳妇接班!
随缘吧,该谈的都谈过,35了,有一套房,有一点存款,无负债,感觉一个人过的也无压力。都对眼了就酬和,对不上眼就一起单着呗。
就是懒,或者怕事。怕贵可以自己动手。男的多少有点手工能力。自己买材料粉刷下。买木材自己做桌子。真花不了几个钱。材料费真是小钱。想追求最便宜。拼多多上大把100多的桌子。也是能够正常使用的。
一张桌子,几个木凳没钱买,几百块钱就行,实在不行自己做。
相亲有一见钟情的吗
对,不结婚是善良。
相亲前几次被拒绝确实很受打击,后来习惯了。心态放好不外求,内心原本具足就会活的自在。
优秀男人:有钱 优秀女人:贤惠、年轻、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