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 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格陵兰岛皮图菲克空军基地的演讲现场显得异常冷清。这个可以容纳 300 人的礼堂里,只有美军驻军人员、少数安保团队和随行记者在场。基地外的努克港口,上百名当地民众举着 "格陵兰不卖" 的标语牌,用因纽特语演唱的传统民谣穿透了北极圈清冽的空气。
这场看似普通的外交访问,在启程前就埋下了冲突的种子。当万斯团队联系当地旅行社安排接待事宜时,四家主要旅行社不约而同地以 "行程已满" 为由婉拒。更令人意外的是,岛上的 16 个旅游设施运营方联名发表声明,明确表示不欢迎美国政府官员进入。从冰原探险营地到极光观测站,这个全球最大岛屿上的所有旅游接待点都对美国代表团关上了大门。
餐饮行业的集体抵制更具戏剧性。万斯团队原定在首府努克举办的工作午餐,在连续被三家餐厅拒绝后,最终只能改在空军基地食堂举行。当地渔业协会负责人彼得森直言:"我们的餐桌不招待殖民主义者。" 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娱乐场所,当地酒吧经营者们自发在门口张贴 "美国政客勿入" 的告示。
这场全方位抵制的直接导火索,要追溯到 2023 年特朗普关于 "购岛计划" 的争议言论。当时这位前总统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格陵兰必须回到美国怀抱,无论采取何种手段。" 虽然万斯在演讲中反复强调 "美国尊重格陵兰人的选择",但当地民众显然没有忘记两年前的威胁。努克大学政治学教授艾琳・卡尔森指出:"北极圈居民的记忆就像永久冻土般持久,美国需要为当年的傲慢付出代价。"
格陵兰自治政府的态度同样值得玩味。总理玛莎・阿贝尔加德在欢迎仪式上特意强调:"我们与丹麦王国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 这句话被外界解读为对美方立场的含蓄回应。事实上,格陵兰正在推进的铀矿开采项目吸引了多国关注,美国企业的投标方案因附带过多政治条件已被明确拒绝。
皮图菲克空军基地的演讲现场,万斯试图用 "北极合作伙伴" 取代 "购岛" 表述,但台下美军士兵的制服与窗外抗议人群的旗帜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场景暴露出美国北极战略的结构性矛盾 —— 既想获取格陵兰的战略资源,又难以摆脱历史遗留的强权思维。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中国驻丹麦大使同期对格陵兰进行了工作访问,重点考察了稀土矿产合作项目。不同于美国代表团的遭遇,中国技术人员在当地社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极地施工技术培训。这种务实合作与美国的强硬姿态形成反差,折射出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
在气候变化改变北极航道的今天,格陵兰岛的战略价值与日俱增。但万斯此行证明,任何国家要想在这个冰雪世界立足,首先要学会尊重这片土地上绵延四千年的因纽特文明。当美国代表团乘坐的专机离开时,机场地勤人员默默收起了准备好的欢迎横幅,这个细节或许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