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已经超过三年,美国对这场冲突的态度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之后,多次威胁要停止对乌克兰的一切援助,现在已经付诸实施。
从最初的积极拱火到如今的急于收场,这种反转背后所折射出的,不是美国人爱好和平,而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美国高官近期频繁穿梭于欧洲各国,试图推动俄乌和谈,这一举动与2022年坚定的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美国在权衡利弊后的必然选择。
一、战略误判的代价
美国当年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误判已经显现。原本计划通过代理人战争消耗俄罗斯实力的设想,反而使美国受到拖累而陷入战略困境。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超过750亿美元,当然对外号称是1000亿美元。这笔巨额支出正在加剧美国的财政压力。
美国本想通过俄乌冲突持续消耗俄罗斯,但由于俄罗斯体量太大,资源过于丰富,三年来收效甚微,显然靠拼消耗也的确是得不偿失。再说,让俄罗斯彻底失败或者再次分解成若干小国而失去了对欧洲的有效制衡,也不是美国所希望的。

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冲突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金砖国家组织稳步扩员,全球南方国家拒绝选边站队,美元霸权受到冲击,这些都与美国的预期背道而驰。美国发现,自己正在为这场冲突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
二、利益收割的算计
当然,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从来都不是无偿的。通过《租借法案》,乌克兰未来数十年都将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美国资本已经开始收购乌克兰的优质资产,从农业用地到矿产资源,西方资本正在以极低的价格进行收割。
乌克兰重建市场的巨大蛋糕更是吸引了美国资本的关注。据估计,重建费用将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企业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盛宴中分得最大的一块蛋糕。这种经济利益的算计,是美国急于结束冲突的重要动因。
三、战略重心的转移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向印太地区转移。五角大楼最新国防战略明确将中国列为首要挑战,北约也在积极向亚太扩张。结束俄乌冲突,修复美俄关系,集中资源遏制中国崛起,这已成为美国战略界的共识。

美国试图通过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在欧亚大陆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这种地缘政治布局的调整,反映出美国对全球力量格局变化的认知。但这一战略能否奏效,仍存在诸多变数。
美国的战略调整再次证明,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俄乌冲突的教训表明,任何国家试图通过代理人战争实现地缘政治目标,都可能面临事与愿违的结果。

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正道。美国若不能认清这一历史大势,终将在战略误判中付出更大代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