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心系他人,却被毛主席苦苦追求,1979年再次在北京与毛主席“相会”合影

初出茅庐的西瓜 2025-03-28 09:17:24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全国上下陷入一片黑色的笼罩之中。远在上海的贺子珍得知消息后,并没有发出撕心裂肺的哭泣,反而显得格外的冷静。坐在电视机前,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毛主席逝世的新闻报道,仿佛这样就能永远陪伴他。为了表达哀思,贺子珍特意找出一张毛主席的照片,亲手为照片戴上黑纱,然后深深鞠躬,送别她心中永远的“润之”。

1927年,18岁的贺子珍随队伍上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女战士。第一次见到贺子珍的毛主席惊讶了,他没想到在井冈山的“头面人物”中,竟然有一个年轻姑娘。经袁文才介绍,才得知她叫贺子珍。

贺子珍也是在那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当时毛主席穿的是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服,脖子上系了一条红色识别带。个头很高,很瘦削,颧骨都突出来了。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比较长。皮肤晒得很黑,神色上还留有经过激战后没有恢复的疲劳。但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显示出一种睿智、温和与毅力。

贺子珍是个非常细心又热心的人,当他发现毛主席的脚因为长途行军,被草鞋磨伤化脓了,连走路都有点不得劲时,二话不说,当天就为他擦洗换药,这件事也一直被毛主席铭记在心。

在接下来的共事中,两人合作默契,共同经历了很多大事。1928年5月,朱毛红军会师后,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会剿”。为了摸清敌人的情况,军委派贺子珍带领10个红军战士潜回永新。

贺子珍带领队伍分赴两个村庄,她前往的村庄地主武装强大。在收集情报时,突遭地主民团袭击。她迅速指挥战士转移并销毁资料,顺利完成了任务。

回到井冈山后,毛泽东对这个年轻的小姑娘更加赞不绝口。两人工作上的接触比较密切,毛主席对贺子珍有了更多了解,对这个坚韧的小姑娘产生了不一样的好感。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忘记长沙的家人,把这份感情埋在了心底。

主席每次外出前都要去找贺子珍,敲她的门,告诉她自己要走了。但是贺子珍是个保守的女性,认为孤男寡女的不能独处,所以她每次都不开门,而是说:“有话到窗口说”,她就把窗户拉开一条小缝,和主席打招呼。

因为这个时间段的贺子珍对毛主席只有同志的共事情谊,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也不知道这是毛主席对她的一种追求,她的心底深深的被另一个人占据着,那个人叫欧阳洛。1930年杨开慧和欧阳洛都被捕牺牲,消息传来,毛主席和贺子珍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失去爱人的彼此,相互安慰着。

有一天,主席、朱德等人在开会,贺子珍也在场。这时敌人来了,贺子珍骑上一匹光马(没有马鞍),手上拿着两枝枪,东西各放一枪,把敌人引开。敌人顺着打枪的方向拼命追,她转了一圈,把敌人甩掉就不见了。当时主席对她担心极了。毛主席追求了贺子珍很久,最终才终于同意了。他们同生共死,度过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贺子珍远赴莫斯科,再次回国已是1946年了,回国后的贺子珍一直住在上海,而女儿李敏跟随主席住在北京。从那个时候起,贺子珍的心里就萌发了两个希望:一是能去北京看看,二是能再见见毛主席。

1959年,贺子珍终于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毛主席在庐山秘密会面。当时的贺子珍,身体一直不太好,见到心心念念的毛主席后,眼泪夺眶而出,毛主席安慰她并嘱托她要好好休养,为人民做更多贡献。此次见面不曾想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贺子珍的病情更加严重。党组织前来探望她,她说自己唯一的心愿就是:“我想去北京见毛主席一面。”

1979年9月3日,中央派专机把贺子珍接到了北京。这个日子离毛主席逝世三周年纪念日还有四天,她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他盼了整整30年北京。来到北京的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的陪伴下,带着花圈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并在毛主席的汉白玉座像前合影。这次在北京“相会”一共也还没有十分钟就结束了,但也让贺子珍此生无憾了。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贺子珍和毛泽东的爱情故事》作者:孔东梅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