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31日,国民党颁布了《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军阶等级制度》,并进行了历史性的授衔仪式。在国民党军队中,一级上将则是其最高军衔,而在首批被授予这一军衔的八位将领中,国民党“桂系”首领李宗仁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位。在国民党的将领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李宗仁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几十年,一生戎马倥偬,功过参半。不得不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他深知国难当头,责无旁贷,第一时间率部奔赴抗日战场,誓死保卫国家。
在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亲自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歼灭日军两万余人。这一辉煌战绩,即便是与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相比,也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平型关大捷歼灭的日军数量仅为一千余名。
除了台儿庄战役外,李宗仁将军还参与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等重要战役。
除了卓越的抗日战功外,李宗仁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坚决反对蒋介石。尽管身为国民党一级上将,但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却并不和睦。特别是在1948年,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后,更是在次年成功逼迫蒋介石下野,自己则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代总统。然而,尽管李宗仁与蒋介石势同水火,但他的实力始终无法与蒋介石相抗衡。
1949年,随着国共内战的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李宗仁携妻带眷远赴香港,开始了漂泊异乡的生活。后来,他又辗转去了美国。但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始终心系祖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当他得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回国的愿望愈发强烈。
1955年,李宗仁写信给居住在香港的贴身秘书程思远,表达了他想回祖国大陆定居的愿望。在程思远和大陆领导人多次沟通下,经过10年的漫长等待和不懈努力,他终于在1965年携妻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时,中央安排周总理亲自前去迎接,而同行的还有贺龙、陈毅、溥仪和李宗仁昔日的老友和部下卢汉、邵力子等人。李宗仁走出机舱,看到眼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万千思绪交织一起,瞬间两行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然而,李宗仁回国后,如何妥善安排他的职务却成了党中央的一大难题。为此,李宗仁曾亲自找毛主席询问关于副国级职位的可能性。按照他的资历、历史贡献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功和人民心中的威望,他完全有资格担任此职。然而,毛主席却以平和而坚定的语气说了四个字:“以后再说。”
毛主席之所以没有答应李宗仁的请求,主要是李宗仁在国民政府内的地位仅次于蒋介石,曾经担任过副总统和代理总统,回国后给他安排一个副国级职务,对于他的资历来说可能显得过于低微。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尽管毛主席没有给李宗仁安排具体的职务,但在生活待遇方面给予了他充分的照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在1993年时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圆了李宗仁的一个心愿。然而,遗憾的是,1969年,年过七旬的李宗仁病情严重恶化。在1月30日这一天,享年78岁的他因病离世,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