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知识管理
1.1 知识概述
1.1.1 知识的定义
首先说明一下,我所分享个人的知识成果,仅是个人的经验或教训,里面的一些概念、定义等文字描述,纯属个人的直抒胸臆,并不确保严谨,也不能作为任何应试的参考答案。
比如,知识的定义,大家可以去查字典、查网络,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详细描述。而我直观地认为:知识是人们在生存、繁衍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其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更好地活着。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德峰教授的观点是:“知识这个概念,含义原初极为广泛。后辈从前辈那里获得、或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经验、技艺、典章、礼仪、观念、信仰都可算作知识。”(《哲学导论》,王德峰)
1.1.2 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类这部分内容源自我在网络上的检索,由于资料卷帙浩繁,很难找到其最初的出处,此处引用之,并根据需要稍加修改,以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及后面的引用。
其一、按知识所描述对象的性质来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据说,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家对贮存在人脑中的各种知识,进行的一种最基本的区分。
1)陈述性知识。即事实型描述,是关于“是什么(事实)”、“为什么(原因或原理)”的知识。如李白是唐代诗人(事实);制造温度计所利用的是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原理)等。
2)程序性知识。即经验型描述,是关于“怎么做(程序)”的知识。如技术、技巧、工艺、方法等。
我发现我第一轮的知识管理,就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陈述性知识偏多,而程序性知识偏少,因而,第二轮知识管理,重点凸显“怎么做”这样的程序性知识。
其二、按知识的显示方式来分,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1)显性知识。指“能够明确表达的知识”,方便传播和共享,如不加特别的限制,也容易获取和学习。
2)隐性知识。指“不容易清楚表达的知识”,一般是高度个性化的经验或技巧,俗称“独门绝技”,不容易获取,也难于理解和掌握。
当然,有些显性知识因拥有方主观保护不对外分享,也相当于就是隐形知识了,如祖传秘方等等。隐性知识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挖掘,将是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知识财富的巨大损失。
1.1.3 知识的类比
我们可以将与知识存在转化关系的五种不同要素,按照从较低价值向较高价值递进的方式,划分为五层,分别为:数据→信息→知识→能力→智慧。它们之间互相联系,构成一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序列。
1.1.3.1 数据
数据指对事实或观察结果未经加工的描述,比如: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形态、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数据可以是字符、数字、文字、图形等。
数据仅仅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直接描述,本身并不代表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价值倾向。
1.1.3.2 信息
信息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比如报表、账册、新闻、报告等。信息是具有明确意义的表达内容,是判断与决策的依据。
我们当前属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信息不是知识,我们每天通过手机接触大量外界的信息,除了极少部分能够成为决策的依据,比如,我在2022年12月初,捕捉到疫情可能放开管控的信息,果断备了一些药(后来果然用上了)。
因此,绝大多数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没什么用的,反而浪费时间,甚至在刷短视频时,不小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1.1.3.3 知识
知识则是从相关信息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来的规律、经验或结论。知识是可以通过信息来验证真伪的,不能被验证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
独立学者王东岳先生的观点:“我们今天处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可信息绝不是知识,信息必须在精密逻辑的整顿之下才构成知识。信息是客观的,知识是主观的,只有经过主观的广义逻辑精密整顿,信息才转化为知识。”(《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傅佩荣教授的观点:“知识来自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以通过分门别类来细加研究,最终找出普遍的、系统的原理。”(傅佩荣教授访谈文章)
1.1.3.4 能力
能力,就是指能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能转化成能力。同时,能力中也包含有隐性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将能力转化为知识财富,这也是知识管理的意义所在。
1.1.3.5 智慧
明白客观规律是慧;运用客观规律是智。智慧就是对客观事物能够灵活、迅速、正确地理解、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是一个人最高级别的能力。
有智慧的人,活得通透、自在;没有智慧的人,活得困惑、懵懂。
知识不是智慧,即便你读遍世界上所有的书籍也不一定能带来智慧。傅佩荣教授认为:“有的人可能不具备渊博的知识,但却可能有智慧;反之,一个整天低头看手机、上网,只满足于捕捉信息的人,反而可能会与智慧疏远。” (傅佩荣教授访谈文章)
易中天教授说:“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中国人的智慧》,易中天)但一个人能不能悟出智慧,还要看一个人悟性的高低,而一个人的悟性要在反反复复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提升,这正是俗语所说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