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不但有出众的美貌还是一位知书达礼、聪慧且有远见的女子。她的情商和智商绝非一般人可比。
她不但精通医术还颇识天相,加上很会处理人际关系,所以深得隋文帝夫妇和丈夫杨广的宠爱。萧氏为隋炀帝诞下三子女,且为杨广夺嫡立下汗马功劳,隋炀帝杨广即位后,39岁的萧氏依然深得丈夫的宠爱和敬重。

不过后来隋炀帝执政逐渐失德,对内滥用民力,赋税繁重;对外频繁发动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萧皇后多次规劝,杨广依然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直至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之后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杀死隋炀帝。萧后及皇室子孙遂被宇文化及、窦建德所控制。后跟随义成公主前往东突厥待了十几年,直到贞观四年(630年),被李世民迎回长安,才算是落叶归根了。
萧皇后在贞观二十一年去世,死后与隋炀帝合葬扬州,享年八十一岁。
01、
萧氏,南兰陵人,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亲是张皇后。萧氏一出生就有大师给她测过命格: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这八个字足以说明她的一生不平凡。
由于萧氏生于二月,当时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孩子不吉利,所以父母将萧氏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然而收养萧氏不满一年,萧岌夫妇便相继去世,萧氏不吉之名被坐实。

之后萧氏由舅舅张轲收养。张轲此时是安平王萧岩的僚属,但家境并不富裕。寄养在清贫之家的萧氏亦学会了操劳家务。
随着萧氏渐渐长大,属于她的好运和富贵也随之到来。隋文帝夫妇为晋王杨广选妃来到梁国,结果梁国宗室女子的命格与杨广皆不合。之后他们想到了在张轲府中萧氏,经过占卜却是大吉,因此将萧氏婚配给杨广,册为晋王妃。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晋王夫妇简直就是一双璧人,婚后两人如胶似漆、恩爱有加。不久萧氏便随丈夫前往晋阳赴任
02、
开皇四年,晋王妃诞下长子杨昭,次年又诞下次子杨暕。开皇六年,再次诞下长女南阳公主。
杨广在自己的封地上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人际关系上,萧氏都起到了很大的帮扶作用。尤其是在杨广决心夺嫡的时候,王妃萧氏可谓功不可没。她建议杨广体恤下属,仁爱大度、低调做事,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自己而赢得良好的口碑。

所以每当独孤皇后派人前往封地探视晋王夫妇时,使者看到两人都谦恭有礼,善待下属,回来后大赞晋王夫妇贤德。
而此时的太子杨勇却每日声色犬马,歌舞淫乐,宠幸妾室,令独孤皇后很是不满。
独孤皇后将太子杨勇的骄奢淫逸和次子杨广的谦虚仁善一对比,遂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太子,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
隋文帝去世后,杨广登基为帝,并册封萧氏为皇后。此时杨广三十七岁,萧皇后三十九岁。萧皇后虽然年近四十,但端庄大气、风韵犹存,且经常给杨广提出一些好的建议,隋炀帝对萧氏既宠爱又尊重。
而后来杨广下令修造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对内滥用民力,赋税繁重;对外频繁发动战争,民怨越来越重,萧皇后多次劝谏却无果。
对于杨广的暴政,萧皇后不敢直述,而是作了《述志赋》委婉劝戒。

对于萧皇后的规劝,杨广无动于衷,依然一意孤行,不顾百姓死活。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杨广巡幸江都时,被宇文化及所弑。
03、
隋朝灭亡,萧皇后带着皇室子女,被宇文化及所控制带到聊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萧皇后,让她暂时住在武强县。
此时的萧皇后身不由己,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过起漂泊不定的生活,身如浮萍的日子远远没有结束,之后她又前往突厥,在那里生活了数十年。
那时萧皇后的小姑也就是杨广的堂妹义成公主是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她听说萧皇后先后被宇文化及及窦建德所控制,于是让处罗可汗迎萧后到突厥。处罗可汗遂遣使者迎接萧皇后。窦建德惧突厥势力不敢不从,于是萧皇后便随使前往突厥。
萧皇后在突厥一待就是12年,直到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灭突厥。已经64岁的萧皇后被才太宗迎回长安,并受到很高的礼遇,自此萧皇后算是落叶归根了。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萧皇后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唐太宗按她的遗言将她与隋炀帝合葬一处。

萧皇后虽然流离失所,先后被宇文化及和窦建德所控制,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不为所惧,并且在与二人斡旋中能做到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凭借的是全是她的聪颖、智慧和机变。
很多小说及电视剧都将萧皇后塑造成水性杨花、祸国映民的妖艳形象,尤其是写到萧氏被李世民看中,那简直是让笑掉大牙。
萧皇后被李世民迎回长安时已经64岁了,而李世民才33岁,谁会相信一个年轻的帅小伙会看上一个64岁的老太太?这不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又是什么?。
其实关于杜撰的部分纯属无稽之谈,正史中根本找不到半点笔墨。所以不要被小说带偏,更可信的还是历史事实。
萧皇后一生虽然居无定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她服侍过的只有隋炀帝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