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长久不衰的话题。生活因爱情而丰富多彩。其实,爱情本身就充满了魅力。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把爱情以诗歌的形式传递了下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歌温润、优美、含蓄轻快,令人心动,令人期盼,令人无限向往。
这首描写爱情的诗歌,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称为儒家经典。
里面汇聚了311篇诗歌,其中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也是最闪光,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古时候,情窦初开的男男女女,热烈、坦率而诚挚的追求着纯真的爱情。他们或含蓄或大胆,或热烈或婉转,多数用诗歌来传递着自己的爱意。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意思是在四月芳菲季,漂亮的女子就要出嫁了, 桃叶葱茏,桃树一定会结出硕大的果实。从此,新娘和新郎喜结连理,相携一生,白头到老。
是啊,新郎抱得美人归,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以后他们真会和和美美,幸福到老吗?很多事例证明并非如此。

要说执子之手易,与子偕老难?还得让我们以事例分析
01、经典爱情的背后,也有万般无奈的幽怨
自古以来,男权占据社会的主要地位,而女性的地位却极其卑微。女性必须依赖男性才能生存,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属品。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女人很难获得尊重,也很难追求爱情平等。这种生活状态直接使女性生活幸福指数无限降低。
这也是《诗经》里,一些婚恋诗中弥漫着,淡淡忧伤和无奈哀凄的原因。
那时,女性在进入婚姻后, 将精力全部放在照顾家庭上,还要委曲求全,忍受丈夫在外寻欢作乐,纳妾娶新。
不错,那时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也正因为这样的制度,女子的命运才不由自己掌控。当家主母的命运,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女子的命运充满悲剧色彩。
不说早前的事例。就以最具代表性的爱情神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来说吧。
一首《凤求凰》让两人相识。不过当时司马相如非常贫寒,除了有文才,其他什么都没有。而卓文君家境优渥,也是出名的才女。

不过文君之前嫁过人,婚后两年丈夫去世,她就回到了娘家。文君虽然嫁过人,但是她不被世俗所束缚,是个敢爱敢恨,敢于追击真爱的豪爽女子。
她和司马相如互生爱慕之心。但是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文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以为反顾的和司马相如连夜私奔。那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是文君最真实的写照。
后来,一身才学的司马相,终于有了发挥才能的时机,得到朝廷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文君这时候也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但是,事业正劲,风光一时的司马相如,却有了休妻的心思。他给文君写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十三字,别人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但是才女卓文君却明白了丈夫的用意。字里没“亿”,这就是表达对自已“无意”。
卓文君伤心不已,怀着哀怨之情,悬腕运笔写下一首《怨郎诗》,又回了一首《诀别书》。此诗后来,竟成了流传百世的经典之作。
司马相如在最贫困潦倒的时候,文君义无反顾的跟他在一起。但发达后的司马相如,却先想到了休妻,这不能不使文君伤心。
好在,司马相如看到文君写的诗,回忆起两人之前的点点滴滴,不免心怀愧疚,随即打消休妻的念头,重新回到文君的身边。
说实话,是文君的才学挽救了婚姻。若是没有那首《怨郎诗》和《诀别书》,两人岂不是走散了。但是,像文君这样的才女又有几个,更多的女性都是普通人。所以,遇到类似的事情,只能是束手无策,等待被抛弃的命运。

执子之手易,与子偕老难,是婚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相识容易,相处难。
跟文君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另一个才女,她就是苏蕙。
02、鹣鲽情深,无法贯穿整个婚姻生活
才情卓著、聪慧美丽的苏蕙,在16岁那年,披上嫁衣,成了窦滔的妻子。
婚后,夫妻琴瑟和鸣,鹣鲽情深,窦滔更加意气风发。两人的生活如浸在蜜罐里一般,二人经常一起作诗,彼此欣赏。
前秦皇帝苻坚很器重他,窦滔不负众望,屡建军功。后来升任秦州刺史。
窦滔魁梧高大,通文史,爱歌舞。到任后不久,一名叫赵阳台的歌姬,令他倾倒。赵阳台 长得非常漂亮,舞跳的也非常好。窦滔并没有让苏蕙知道就纳她为妾室。
苏蕙知道后,一时难以接受,她不曾想到,那个与她情投意合,爱她懂她的人,竟会移情别恋。
在当时,丈夫纳妾并不违法,而是一种常态。苏蕙即悲愤又无可耐奈。
伤感的苏蕙唯有在诗作中寻找寄托。她忽然想到,卓文君用诗歌挽回司马相如的心意时,不由得心中一动。
她想不如就作一首回文诗,既能让窦滔回忆起两人之前的情,又能让他明白她愁肠百转的心结。于是,她开始着手回文诗。苏蕙将这幅图叫做《璇玑图》。

不久后,这幅图就送到了窦滔手中。窦滔看到苏蕙写的诗词处处体现了对自的真情,不免想到了之前夫妻二人的琴瑟时光。
之前的日子何等的幸福和默契。二人相依彼此欣赏,彼此创作。
良心发现后,他懊悔不已,便遣送赵阳台归关中。又备车舆迎接苏蕙到襄阳,自此再也没有分离。
但是窦滔之前的做法,终究还是上伤了苏蕙的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心中难免会有隔阂。但是好在还能一起生活,结局还不算太差。
接下来讲得这个人,却没有卓文君和苏蕙幸运了,她的故事过于悲凉,让人不免心生惋惜
03、相爱容易,却无法相依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凄婉哀怨缠绵悱恻。明明是一对琴瑟和鸣的璧人,却因陆母的反对,使得这对恩爱夫妻天各一方。
唐琬出身名门望族,陆游出身书香门第,两人都精通诗词。婚后两人浓情蜜意、琴瑟和鸣,经常在一块吟诗作赋。陆母看到两人你侬我侬,如胶似漆,心生不满。她认为唐婉在魅惑儿子。加上唐婉自嫁入陆家两年后一直未生下一男半女,便产生了让儿子休妻的想法。
唐琬虽然一直恪守孝道,全心全意侍奉公婆,但这些并不足以让陆母改变主意。
所以,陆游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只好怀着百般不忍提笔写下休书。从此,陆游和唐婉被迫分离,天各一方,彼此成了心中永远的痛。
与唐婉分别后,陆游一直沉闷不乐,加上仕途不顺,郁郁而不得志 整日把自己关在书房之中。

唐琬被休回家,因难解相思之苦,终日以泪洗面。后来,唐婉嫁给宗室后裔赵士程,成了宗室皇妃。 虽然赵士程对唐婉百般体贴,加以爱护。但是 唐婉却很难走出之前的阴霾,心情郁郁寡欢。
后来,偶然在沈园遇到陆游,更是打乱了她内心的平静。 陆游看到昔日的爱人,也是悲从中来 ,两人无语对望,唐婉眼神充满幽怨。
待唐婉走后,陆游挥笔在墙上写下一首词
《钗头凤.红酥手》。
唐婉和赵士程游玩一圈,又转了回来,她看到墙上书写的诗词,墨迹
淋漓还未干透。不免思绪万千,随即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
自从游园归来,唐婉终日心情低闷,心中的愁结始终未能打开,
长时间的忧愁使她固结成疾,最后香消玉殒。
相爱却不能相守,陆游和唐婉的爱情令人惋惜,令人叹息。与子偕老,只是一个美好的向往而已。自由的爱情和婚姻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唐婉成了这场婚姻的受害者,陆游当然有责任。在那个时候,为了所谓愚孝,而放弃婚姻的不在少数。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背景所造成的。
《诗经》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对美好幸福婚姻的向往和崇尚。但是,在封建礼教极其严重的古代,女人的地位极其卑微,进入婚姻后只能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生活空间只限于家庭。
不平的的地位,何言平的的爱情。长此以往女人会被漠视、背叛和抛弃。所以,那句执子之手易,与子偕老难,道尽了婚姻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