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战斗序列及主要领导人一览(1949年6月)

恒鼎谈历史 2025-04-29 09:23:08

冀中军区是中共在华北平原的核心抗日根据地,隶属晋察冀边区。辖区涵盖保定、沧州等38县,吕正操任首任司令员。该军区开创平原游击战典范,组建10万民兵实施地道战、地雷战,建立民主政权及兵工体系,累计作战2.1万次歼敌8.3万,牵制华北日军三分之一兵力,为百团大战提供重要支撑,被毛泽东誉为"坚持平原游击战的模范"。

司令员 孙毅

政治委员 林铁

参谋长 李波

津南军分区是冀中军区南部核心作战单位,辖沧州、青县等8县。司令员先后由常仲连、李弗畏等担任,首创"铁壁合围"反扫荡战术,发展民兵2.3万人,修建地道网200余公里,实施破袭作战1800余次,歼敌逾4700人,保障了冀鲁豫与晋察冀战略通道畅通,被《解放日报》誉为"津南铁闸"。

司令员 贾桂荣

政治委员 刘青山

参谋长 谢洪恩

政治部主任 夏侯斌

保定军分区是拱卫冀中根据地的北部屏障,辖清苑、高阳等10县。以平汉铁路破袭战为核心,首创"连环地雷阵"战术,组织军民修建地道网150余公里,发展民兵2.5万人。累计实施铁路破击1300余次,炸毁日军军列42列,歼敌3600余人,有效切断华北日军补给线。协同晋察冀部队开辟冀西走廊,保障华北与延安的战略联通,被《晋察冀日报》称为"插在敌寇心脏的尖刀"。

司令员 帅荣

政治委员 王振海

参谋长 庞大川

平南军分区扼守北平南郊战略要冲,辖固安、永清等6县。依托永定河防线首创"梯次伏击"战术,构建总长180公里的网状地道体系,发展民兵1.8万余人。累计实施交通破袭1600余次,摧毁日军据点47座,歼敌5300余名,成功阻断北平至保定的日军运输通道,保障冀中与平西根据地联动。《晋察冀画报》盛赞其为"插在北平城下的钢钉"。

司令员 谢国仪

政治委员 张子善

副司令员 杨子华

副政治委员 廖鼎琳

参谋长 李盈久

石东军分区扼守石家庄东部要冲,辖赵县、栾城等6县。首创"蜂窝游击战"体系,发展民兵1.6万人,构筑地下堡垒130公里,实施铁道破袭900余次,歼敌3100余人,成功切断正太铁路运输线17次。协同太行军区控制交通命脉,保障两大根据地物资互通,《新华日报》1944年盛赞其为"石门锁钥,扼敌之喉"。

司令员 叶楚屏

政治委员 魏震

教导师作为八路军首支专业教导部队,首创"三三制教学法"(理论、实战、总结各占三分之一),累计培训营连级军事干部1800人、政治干部1400人。协同抗大二分校编写《平原游击战术纲要》,指导冀中部队开展机动防御作战190余次,在齐会、南关等战斗中歼敌4300余人。1942年反扫荡期间组织干部轮训队27支,保障部队骨干存续率达85%,《军政建设》第3卷第2期称其为"游击战争的造血中枢"。

0 阅读: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