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组织架构与领导成员名录一览(1935年1-6月)

恒鼎谈历史 2025-04-07 03:26:35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实现重大转折。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重新确立运动战原则,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逐步摆脱被动局面。随后红军展开灵活机动的四渡赤水战役,声东击西调动国民党军,于1935年5月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6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在翻越雪山草地后,中央红军于10月抵达陕甘宁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完成战略转移。

总司令 朱德

总政治委员 周恩来

总参谋长 刘伯承

总政治部主任 王稼蔷,李富春(代)

副总参谋长 张云逸

总政治部副主任 李富春

前敌司令部

司令员 朱德

政治委员 毛泽东

中央纵队

1934年12月,原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在贵州省黎平县合编为‌军委纵队‌,1935年1月19日,该纵队改称‌中央纵队‌,后恢复原“军委纵队”名称,并精简为三个梯队‌。

司令员 刘伯承(兼),邓发(后)

政治委员 陈云,蔡树藩(后)

副司令员 叶剑英

参谋长 钟伟剑

政治部主任 李富春(代),李涛(后)

政治部副主任 李富春(兼)

第1梯队,由中共中央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1、2、3、4、5局机关,总政治部,国家保卫局和军委工兵营、炮兵营、警卫营等组成。

司令员 邓发

政治委员 邓发(兼),蔡树藩(后)

参谋长 钟伟剑(兼)

第2梯队,由军委总卫生部和医院等组成。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何长工

第3梯队,由军委总供给部,通信队等组成。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迈

干部团,1934年10月长征前夕,由中革军委整合红军大学、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特科学校等军事院校组成。

团长 陈赓

政治委员 宋任穷

参谋长 毕士梯

政治部主任 莫文骅

上级干部队队队长 肖劲光;政治委员 莫文骅(兼)

步兵第1营营长 韦国清;政治委员 黎林

步兵第2营营长 丁秋生

政治营政治委员 罗贵波

特科营

第1军团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1军团作为中央红军主力,承担战略转移的关键作战任务。在毛泽东直接指挥下,该军团以灵活机动著称,全程参与四渡赤水战役,以佯攻贵阳、威逼昆明等行动调动敌军,为中央纵队突破包围创造战机。5月,其先遣队(杨得志团)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率先突破天险,保障全军北上通道。至1935年10月长征结束,红1军团减员过半但仍保留核心骨干,其战术经验为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的组建奠定基础。

军团长 林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

参谋长 左权

政治部主任 朱瑞

政治保卫分局局长 罗瑞卿;副局长 周兴

作战科长 聂鹤亭

教育科长 陈奇涵

侦察科长 刘忠

组织部长 谭政;副部长 刘道生

宣传部长 邓小平

群工部长 刘晓

青年部长 肖华

供给部长 赵尔陆

管理科长 周礼

教导营营长 陈士榘;政治委员 蔡书彬

第1师师长 李聚奎;政治委员 赖传珠(代),黄甦

辖第1团(团长 杨得志);第2团(团长 刘瑞龙,龙振文);第3团(团长 黄永胜)

第2师师长 陈光;政治委员 刘亚楼

辖第4团(团长 耿飚,卢子美,黄开湘);第5团(团长 陈正湘,张振山);第6团(团长 朱水秋)

第3军团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3军团作为中央红军主力之一,以擅打硬仗著称。该军团在四渡赤水中担任侧翼掩护,2月参与娄山关战斗并协同红1军团二占遵义,歼灭黔军8个团。5月强渡大渡河期间,其工兵连协助修复泸定桥铁索,保障后续部队渡江。长征后期承担后卫任务,在翻越雪山、过草地时多次阻击追敌,掩护中央纵队转移。至1935年10月,红3军团仅存2000余人,但其顽强作风为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343旅的组建奠定基础‌。

军团长 彭德怀

政治委员 杨尚昆

参谋长 邓萍,叶剑英(代)

政治部主任 刘少奇(代),罗荣桓(代),罗瑞卿(后),袁国平(后)

副参谋长 伍修权

作战科长 李天佑

管理科长 胡里光;副科长 唐延杰

政治保卫分局局长 杜理卿

侦察科长 许建国

执行科长 杨奇清

宣传部长 黄镇

供给部长 周玉成

独立团(1935年1月由第6师缩编组成,2月番号撤销)团长 李寿轩;政治委员 余瑞祥

第4师(1935年2月该师番号撤销)师长 张宗逊;政治委员 黄克诚

辖第10团(团长 张宗逊);第11团(团长 耿飚);第12团(团长 谢嵩)

第5师(1935年2月缩编为第13团,师番号撤销)师长 彭雪枫;政治委员 徐策,李干辉(后)

辖第13团(团长黄珍,彭雪枫);第14团(团长 黄冕昌);第15团(团长 白志文)

第5军团

遵义会议后,红5军团作为中央红军主力后卫部队,承担最艰巨的阻击任务。在四渡赤水战役中,该军团于贵州土城、云南石板河等地多次阻击国民党中央军追兵,以重大牺牲掩护主力转移。1935年5月,其下属37团在金沙江石板河阻击战中坚守阵地三天三夜,保障全军渡江安全。长征中后期,红5军团翻越雪山时仅存2000余人,仍坚持完成后卫职责,董振堂亲率部队殿后断粮断药仍死战不退。至1935年10月抵达陕北时,红5军团仅剩不足千人,后整编为红四方面军第5军,1937年董振堂牺牲于西征战役,余部编入八路军129师。

军团长 董振堂

政治委员李卓然,曾日三(代)

参谋长 陈伯钧

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未到职),曾日三

副参谋长 周子昆

政治保卫分局局长 欧阳毅

作战科长 曹里怀,刘雄武(后)

侦察科长 杨新章

通信科长 刘培基

教育科长 周子昆(兼)

组织部长 刘希平

宣传部长 张际春

破坏部长 罗华民

地方工作部部长 邵式平

第37团团长 李屏仁;政治委员 谢良

第38团,1935年夏分别补入第37、39 团。

第39团团长 董俊彦,马良骏?;政治委员 黄志勇,庄振风?

第9军团

遵义会议后,红9军团被赋予战略佯动任务,以灵活战术牵制敌军主力。1935年3月,该军团在贵州老木孔以不足5000兵力伪装主力,引诱国民党周浑元部3个师追击,为主力四渡赤水创造战机。此后,红9军团单独转战黔滇边境,于云南会泽强渡金沙江,缴获大批物资补充中央红军。翻越雪山时,其兵力已不足2000人,仍坚持断后收容伤员。1935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继续担任后卫。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时,仅余数百人,后编入八路军120师。

军团长 罗炳辉

政治委员 蔡树藩,何长工(后)

参谋长 郭天民

政汾部主任 黄火青

作战科长 刘雄武

侦察科长 曹达兴

卫生部长 张汝光

第7团团长 洪玉良;政治委员 周彪

第8团团长 崔国柱

第9团团长 刘华香;政治委员 姜启化

教导团副团长 李松

川南赤色游击队第1纵队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为牵制川滇黔敌军,于1935年2月抽调红3军团部分干部战士组成川南赤色游击队第1纵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由徐策(政委)、余泽鸿等率领,在川南叙永、古蔺等地开展游击战。该纵队以机动战术袭击国民党驻军及民团,曾攻占长宁县城,迫使川军刘湘分兵围剿,减轻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压力。1935年7月与红2、6军团会师后,余部继续坚持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鼎盛时期发展至千余人。但因敌军重兵“清剿”,徐策、余泽鸿等主要领导相继牺牲,至1937年基本解体,少数骨干加入新四军。

司令员 王逸涛

政治委员 徐策

游击总队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策应主力行动,于川滇黔边区组建游击总队,由王首道任司令员。该部队由红三军团部分骨干及地方游击队整编而成,兵力约800人,主要活动于贵州毕节、云南镇雄等地,以机动战术袭扰国民党军后勤线,牵制川军郭勋祺部、滇军孙渡部,掩护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游击总队曾攻占黔西重镇大定(今大方县),短暂建立苏维埃政权,后遭敌军重兵“围剿”,被迫分散游击。1935年秋,王首道率余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整编入主力部队继续长征。

司令员 王首道

政治委员 李井泉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