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送6人上太空,落地后不需搀扶自主出舱,美国航天原来这么强

不止天文说 2025-04-26 13:37:45

2025年4月14日,美国一家航天公司用“新谢泼德”号火箭,将6名“女宇航员”送上太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毫无航天经验,甚至连太空知识都一无所知。

与中国需要通过层层选拔的航天员来说,她们的出现简直是“奇迹”,美国什么时候这么强大了?

美国女性太空游

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是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它是Spacx公司的竞争对手,在美国也算得上小有名气。

蓝色起源公司是由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一手创办的,从小他就对太空探索十分痴迷。

1982年,杰夫·贝索斯高中毕业时,他曾在站在台上致辞,当时他便说道:“我要在地球轨道上建造太空酒店、游乐园,将为300万人提供服务”。

9年前,蓝色起源公司首次将“新谢泼德”号火箭送上太空,并顺利进入轨道,当时该公司就扬言,在第二年搭载付费乘客飞行。

当时他们的计划是打造六枚“新谢泼德”号火箭,分别搭载六名乘客自主飞行到距离地球62英里以上的高空,在那里乘客不仅可以体验到失重的状态,还能看到地球的全貌。

凭借这个“蓝图”,蓝色起源公司马上就成为了香饽饽,于是借着这个契机,该公司开始出售太空旅游乘客票。

现在“新谢泼德”号已经升级成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火箭系统,飞行高度高达107千米,超过了“卡门线”。

这个“卡门线”是由国际航天界定义的,以美国科学家西奥多·冯·卡门的名字命名,处于地球大气层和太空的边界。

目前,“新谢泼德”号已经成功搭载过58名乘客抵达卡门线,那6名所谓的“女宇航员”就在其中。

她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美国流行歌手“水果姐”凯蒂·佩里和杰夫·贝索斯的未婚妻,其他四人的身份分别是主持人、电影制片等等。

2025年4月14日晚上,这6名女性搭载“新谢泼德”号从德克萨斯州发射场升空,在超越卡门线之后,乘员舱和火箭成功分离,乘员舱在飞行了几分钟后,开始从高处降落,整个飞行过程大约也就持续了10分钟。

当乘员舱安全降落后,“水果姐”自己从舱内走了出来,十分激动的跪在地上亲吻地面,可见她对此次“太空之旅”非常满意。

美国媒体将她们飞往太空的经历报道之后,引起了不少中国网友的关注。

要知道,中国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之后,都需要人搀扶,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坐上担架,可她们却能活蹦乱跳的,美国航天啥时候这么厉害了?

中美两国航天差距

美国在1958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但早在之前,他们就已经进行了不少的航天活动。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更是让美国的航天实力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就连当时的苏联也无法与其匹敌。

那么,你知道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吗?

美国成立国家航天局时,中国建国也才仅仅9年,这9年中国百废待兴,别说航天了,就连飞机也没有几架。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中,中国在1979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而载人航天工程是在2003年才算正式起步。

这样算下来,美国航天和中国航天的差距不仅仅是十几年那么简单。

就目前来说,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进行载人登月,而美国登上月球早已经是56年前的事情,这样乍一看,是不是觉得中美两国的航天实力相差甚远,但其实这些只是表象。

中国航天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每一步都走的脚踏实地,从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我们就已经领先了不少国家,虽然比起当时的几个航天大国略微逊色一些,可我们却一直都在韬光养晦。

2022年,中国空间站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二个空间站,与美国的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的空间站要更加智能。

而且,当时的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和俄罗斯以及其他十几个国家一起组建的,而中国的空间站从始至终靠的只有自己。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建造空间站的背景,正处于美国对中国的航天封锁阶段,能在这样孤立无援的航天环境中突出重围,中国航天绝对算得上是鹤立鸡群。

另外,尽管美国在56年前就已经完成了载人登月,但就现在来说,他们的航天实力已经不允许了,要不然也不会启动“阿尔忒弥斯计划”,企图再次登上月球,证明自己的实力。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有疑惑,既然中国航天已经不比美国航天差了,为什么中国做不到“搭载乘客飞行”?

中国航天是否有商业性?

其实在中国,大家对商业航天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航天目前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所以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十分严苛。

2500名应选者中可能仅仅只有十几名能够通过选拔,更别说后面还有为期两年以上的训练期,正是因为有如此严格的选拔和训练过程,中国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此次美国执行飞行任务的蓝色起源公司只是一个商业航天公司,他们主打的就是为大众提供航天服务,和中国航天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那么,中国是否有这样的商业航天公司?

中国商业航天的起步也很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近些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在安徽的池州,就有很多家商业航天项目落地,目前已经构筑起来一个全产业链生态圈。

一家生产火箭的民营公司,正在对新研制的“智神星一号”液体火箭进行测试装备,根据计划,“智神星一号”将会在2025年8月份进行首飞。

如果首飞成功,将会是中国商业航天的一个阶段性胜利,可以为未来打造成熟的商业航天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也能看到普通人飞入太空。

参考资料:

【1】商业航天发展有多快?5—10年内有望实现太空旅游,环球网

【2】蓝色起源火箭完成全女性太空游,北京商报

0 阅读:0

不止天文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