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士榘神秘“失踪”,生死不知下落不明,6年后载誉归来

乐珍与趣事 2025-03-13 12:52:38

1958年初,冬日的严寒还未消散,中南海却是熙熙攘攘坐满了人群。来到这开会的,都被提前告知,会议内容是绝密,不许告诉任何人,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要守口如瓶。毛主席在会议上,简要作了说明,然后便分配了任务。

会议结束后的几个月,住在北京大院的一位开国上将神秘失踪了,一同失踪的还有“近十万坦克兵”。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上将名叫陈士榘,他神秘的原因是给原子弹“做窝”去了。

陈士榘出生于1909年,是湖北武昌人。其父亲名叫陈午霆,年轻的时候,曾当过湖北新军第八营管带,还参加过武昌起义。受父亲的影响,陈士榘从小就崇尚革命,爱管不平事。后来陈士榘在叔叔的引导下,加入了革命的大潮,成了一名普通的共青团员。

汪精卫叛变革命,国共分野,陈士榘这批学生兵被编入了警卫团。陈士榘跟随卢德铭于当年九月份参加了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陈士榘认识了毛主席,并深为钦佩毛主席的学识和胆略。

新中国建立后,陈士榘出任了首任工程兵司令。工程兵是一个艰苦的兵种,建国初期各地百废待兴,哪里都需要用到工程兵支援建设,因此陈士榘是全国各地到处跑,一年也回不到家里几次。

陈士榘不仅自己呕心沥血,还把自己年仅16岁的儿子也送到了工程兵部队,让儿子到最艰苦、最偏远的基层工作。一开始,儿子还不理解,觉得父亲是为了避嫌。直到陈士榘给儿子讲了革命历史,讲了爷爷的故事,说:“咱们一家三代都是工程兵,也是为国家奉献了,也是为家族传承了。”

1958年,陈士榘被任命为特种工程司令兼政治委员,负责原子弹生产基地的建设任务。6月份,彭德怀召见了陈士榘,对他说:“导弹试验靶场一期工程一定要在明年这个时候完成。” 陈士榘接到任务,拍了拍胸脯,对老上级彭总说:“你放心,彭总,我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此后,陈士榘走遍了大西北。综合了地质专家、物理学家的建议,将酒泉和罗布泊两处的马兰戈壁滩定位了基地所在。随后,陈士榘带着十万工程兵来到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罗布泊。

罗布泊被誉为“死亡之地”,是风吹着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吃水贵如油,条件可谓是最艰苦的地方。陈士榘在这里和士兵同吃同住,盖起了土坯房和地窝子。那时又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士兵们连野菜都吃不到,个个面如土色。

地质队的一位女技术员在帐篷门口看报纸,突然一阵风吹来,把报纸吹跑了。女技术员提着裙子去追,谁也没有料到她就此一去不回。即便是这样,陈士榘还是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建起了十万多平米的建筑,架设了通讯线路1800公里。

6年后,陈士榘回到了北京。1965年的春节联欢会上,毛主席接见了陈士榘等人。当毛主席见到陈士榘,立刻走了过来,一手拉住了陈士榘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张爱萍,说:“祝贺你们,你们立了大功。一个做窝,一个下蛋,分工明确,让中国人的腰杆挺了起来。”

根据陈士榘的儿子回忆,陈士榘晚年期间,一直对子女们说:“我这辈子,就是跟准了毛主席,一是占领了总统府,一是搞好了两弹基地工程,可以拿出来吹嘘吹嘘。”1995年7月22日,陈士榘走完了坎坷曲折的人生。死后,他的骨灰被送回了井冈山安葬。

参考资料:《开国上将陈士榘“做窝”》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 阅读:28

乐珍与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