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4日,周总理在回答《大公报》提问时说过一句话:“中国人口多,任何时候要算两个账,一个是把生产增加的数字除以6.5亿,数字就不多了;一个是把每一个人多吃的数字乘以6.5亿,数字就不小了。”这句话现在看起来特别有道理,因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最近几年变化实在太快了。2022年的新生儿数量只有956万,比2017年的1931万少了一半多,生育率更是从2020年的1.3%直接掉到2022年的-0.06%。联合国在最新的报告里说,如果中国人口继续这样快速减少,可能会变成全世界最头疼的问题。
人口变化:从增长到萎缩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口比前一年少了85万,这是自196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可能会降到11亿,比现在少3亿多,到2100年可能只剩6亿左右。更麻烦的是,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到2050年,差不多一半的中国人年纪都会超过65岁,和现在的日本差不多。年轻人却越来越少,2023年大学毕业生有1158万,但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生孩子了。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原因挺多的。比如在大城市养个孩子要花200多万,深圳的房价差不多是普通人一年收入的35倍。还有现在的女性大部分都读了大学,更想先工作赚钱,而不是早早结婚生孩子。就连政府发钱鼓励生娃,效果也不明显。比如四川攀枝花给每个孩子每月发500块,结果生育率才涨了0.12%。
全球影响:工厂搬家、东西变贵中国人口减少,最先受影响的可能是全世界的工厂。苹果公司已经开始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那里的工人工资更低。2024年他们在东南亚的工厂占比从7%涨到了25%。中国的人工越来越贵,东莞的工厂现在每小时工资要45块,很多老板干脆买机器人代替工人。有研究说,到2035年,中国可能会减少8000万个制造业岗位。

另一方面,和婴儿有关的东西卖不动了。一家早教公司2025年关了300家店,奶粉销量也跌了四分之一。不过老年人的生意倒是火了,上海的高档养老院排队都排到2030年了,人工关节的价格两年里翻了一倍。专家说,虽然整个消费市场会缩水两成,但专门做老年人用品的公司反而能赚钱。
政府办法:发钱、减学费、延迟退休为了让大家多生孩子,政府想了不少办法。除了发钱,有些地方还给三孩家庭买房补贴,比如深圳打算给一百万。还有人建议学习北欧,给父母放480天产假,但国内现在连托儿所都不够用,只有不到10%的3岁以下孩子能进托班。

养老问题也在想办法。上海搞了个“15分钟养老圈”,老人家走路一刻钟就能找到吃饭、看病的地方。国家还计划把退休年龄往后推,像德国那样67岁退休,这样能多900万劳动力。黑龙江有个城市试验用数字货币发工资,想看看能不能省下养老钱。
未来怎么办?机器人干活、多招外国人现在很多工厂开始用机器人,东莞的“黑灯工厂”里,一个工程师能管50台机器。不过机器人只能干体力活,高技术的活还是缺人。广东准备发“人才绿卡”,想吸引200万外国专家来中国工作。另外,职业学校也在扩招,打算五年内多培养200万技术工人。

联合国专家说,中国现在的情况就像一场大型实验,结果怎么样谁都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人口问题不光影响自己,还会改变全世界的经济格局。毕竟中国以前靠人多成了世界工厂,现在人少了,别的国家也得跟着调整。比如东南亚可能会代替中国生产衣服鞋子,但像芯片、飞机这些高端产品,还是得看中国能不能培养出足够多的高技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