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人肉开盒”事件,骇人细节流出:原来危险离我们这么近

屏风浊影有人生 2025-02-28 05:21:09

电信诈骗已经足够可怕,可央视曝光的“人肉开盒”事件,着实让人感到了更深层的恐惧。

只因生活的中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导致你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甚至仅仅需要一点点线索,他们就能顺藤摸瓜的查出你的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甚至是浏览器记录......

当惊悚电影情节映照进现实,普通人面对这复杂的网络世界,难道注定束手无策么?

针对普通人的精准“狩猎”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上个网就好像“裸奔”一样,以前人们上网还会呼吁要保护个人隐私,但现在这种说法已经很少听到了,因为大家也都看出来了,防也防不住。

现如今,不管下什么APP,想要正常使用,都得电话、短信注册、甚至有的APP还要身份证、要人脸验证......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不是原始人,平时用手机逛网络,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其实早就不是秘密了。

可恨的是,有些不法份子会以“开盒”他人为乐,甚至有些人以此牟利,比如某人打游戏输了或者跟人吵架了,就可以花钱找到这些黑客,他们就能利用某些特殊手段迅速找到对方的全部个人信息,想想就会觉得恐怖。

最近,某直播平台的虚拟主播小张(化名)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现在有些人直播的时候不愿意露脸,就会在屏幕上生成一个“二次元”形象,也就是卡通形象来代替真人,但不止是某位粉丝出于好奇,还是竞争对手的恶意针对。

虽然小张在直播中从未露脸,但是却意外发现自己的长相、名字、籍贯甚至是酒店的开放记录都被人被查出来放到了网上,而且更令她感到恐惧的,是她前几天刚刚补办身份证拍摄的照片,身份证还没送到,照片已经被人打包发到了网上。

这还不算完,随后小张又接到了不尽其数的骚扰电话、短信、甚至还有一些带有威胁意味的恐吓信息,而且还专挑晚上深夜时间发,逼的小张不得不更换了电话卡。

相信经常上网的各位应该都会有同感,可能就是别人转发的某条不良链接,你不小心点进去了,或者不小心注册了一个非官方的软件账号,亦或者在路边的某次抽奖活动留下了电话,接下来就会收到无休无止的骚扰电话、短信......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个人隐私泄露很危险,但是却有很多人不在乎,因为大家发现根本就防不住,这些不法分子甚至可以通过聊天时随手发的一张原图,进而查到你的地址。

信息买卖防不胜防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不法份子之所以如此猖狂,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有利可图,2018年,官方曾报道过一起非法买卖人口信息的案件,一位名叫邓玉峰的艺术从业者,出于某些原因联系到了网络上的信息贩子,以5000元买下了大约35万名武汉市民的个人信息数据。

看了这些信息贩子提供的的数据,不禁让人后辈发凉,除了姓名、电话、身份证、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甚至还有银行卡号、网购记录、浏览器记录等等,这些信息贩子甚至贴心的将信息内容整理成表格方便阅读。

而且购买这些信息并没有什么门槛,可以说只要愿意,很轻易的就能买到,跟在某宝上网购一件东西没多大区别,而且这些黑市贩子还建成了一套自己的数据链,并且通过快递、外卖、APP授权等等需要用到个人信息的途径扩充信息库。

甚至还有黑心贩子大言不惭的表示:“只需要一千块,我就能把你知道的人,祖上三代都给你查个水落石出。”

除了非法贩卖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贩子有时候还会和诈骗分子“合作”,去年,江苏意味老人接到了自己孙子出车祸需要30万手术费的诈骗电话,由于缺乏防范意识,老人当时就给骗子把钱转过去了。

最终即便江苏警方第一时间将诈骗分子抓获,但遗憾的是,被抓的都是实施诈骗的“工具人”,而幕后黑手则是境外势力,并且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老人的信息就是诈骗分子在某海外平台购买的信息。

而且最令警方头疼的,是这种现象非常难以管控,因为只要是网络,必然就会互相连接,而这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网点设置在境外,即便警方监控到了,却只能监管不能执法。

除了不乏份子在内部搞破坏,还有些中国公民为了看一些外网的消息,专门“翻墙”到境外网络平台,甚至在境外网站用大陆信息注册、购物,这写行为无疑都是在给警方的管理增加难度。

如何正确看待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隐私危机,警方的精力毕竟有限,不能什么都指望被动接受保护,生活中还是要有最起码的防护意识。

虽然我们现在注册APP都需要手机或者身份证,但是只要是正规APP,这些信息都是会受到严格监管的,所以在这些APP上注册信息虽然会“泄露”,但是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危害。

而那些信息被泄露的人,多半还是自己在网上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或者点了不该点的网站,亦或者是注册了非法的应用软件等等,正因如此才会导致自己的信息被不法份子轻易获取。

所以防护的重点还是在自身意识上,并且随着近些年信息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咱们的人民警察也早已注意到了这一点,2023年,公安部就曾公布过打击个人信息犯罪的十大典型案例。

结语

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不法分子可以在网络上肆无忌惮的实施犯罪,那时候,不少人天天喊着要实名制,制裁这些罪犯。

如今,实名制实施了,网络犯罪虽然被遏制,但是又冒出了新的问题,不少人开始喊太麻烦了泄露隐私,但其实不论政策怎么变,有利必然有弊,重点还是我们如何去适应

对此,不知各位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女主播被“人肉开盒”!有人匿名邮件发来8双眼睛表情:我在看着你

三联生活周刊:他为何曝光34.6万人的隐私?

0 阅读:0

屏风浊影有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