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蒋介石在财政大楼遭第三次暗杀,被贴身警卫挡下致命一枪

飞鱼史记 2025-04-22 18:28:40

1925年,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他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

他不仅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等人的叛乱,还在征讨陈炯明中占据了优势,凭借这些战果,他在国民军队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当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时,蒋介石则出任军长。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暗潮涌动,在汪精卫和胡汉民争夺最高领导权时,蒋介石支持汪精卫将胡汉民赶出国。

不久之后,他又率领国民革命军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军队,进而壮大了自身的力量,一跃成为了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权的首要人物。

蒋介石野心之大,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内其他人的忌惮,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三次对他的刺杀。

躲过了前两次刺杀后,蒋介石在财政部大楼遭遇了第三次暗杀,一位年轻的军官近距离对他射击,在千钧一发之际,贴身侍卫奋不顾身为他挡下了致命一枪。

暗杀活动

在孙中山去世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不高,但是他是天生的阴谋家,极其擅于把握机会捞取政治资本。

就连汪精卫都想不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在蒋介石面前输的一败涂地。

1925年7月,蒋介石陆续收到了三封恐吓信,希望蒋介石能知难而退,不然就要对他进行刺杀。

蒋介石权力之心迫切,又岂会被吓到,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加强了护卫力量,以防止丢了小命。

蒋介石一生都极为看重黄埔军校,所以时常去军校做些收买人心的演讲,而对他的第一次刺杀就是在他演讲活动结束之后。

那天,蒋介石向往常一样乘车回家,可是半路车辆却意外抛锚,手下建议蒋介石原地等待,修好车继续赶路。

蒋介石没有听从,立即乘坐手下的车扬长而去,而没多久之后,蒋介石便接到了报告,他原本乘坐的车辆被机枪射成了筛子。

蒋介石大怒不已,立即追查凶手,最终追查到了他的部下杨锦龙身上,只是蒋介石明白,杨锦龙的背后一定还有大人物。

惊魂未定

蒋介石明白,刺杀活动还会继续向他袭来,所以他不仅多次变动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而且再次增派了侍卫人数。

不过在蒋介石移居东山别墅的第三天,侍卫便在别墅周围发现了两个行迹可疑之人,就在蒋介石下达宁愿错杀不可放过的命令时,这两位杀手却先下手为强。

他们悄悄潜入蒋介石的别墅,意在给蒋介石致命一击,可是由于蒋介石周边的侍卫实在太多了,他们根本寻不到下手的机会。

行迹暴露之后,两位杀手与侍卫进行火拼,结果一死一伤,刺杀活动再次失败。

经过严刑拷打,受伤的刺客供出背后的指使者是陈廉伯。

蒋介石两次遭遇暗杀,这让他开始对加大排除异己的力度,很多国民党元老人物因此蒙受不白之冤。

在蒋介石肃清异己之时,政敌们自然不肯坐以待毙,这使得蒋介石又迎来了第三次也是最危险的一次刺杀活动。

致命一枪

1925年10月,蒋介石前往国民政府财政大楼视察,在他看来,财政大楼固若金汤,刺客是无论如何也攻不进去的,随即便放松了警惕。

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财政大楼内部一位年轻的军官在即将与蒋介石擦身而过的瞬间,从怀中掏出手枪,向他射来了致命一枪。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蒋介石身边的护卫,立即推开蒋介石,扑身而出替蒋介石挡下了这一枪。

蒋介石惊魂未定之际,身旁的侍卫率先反应过来将凶手制服。

严刑拷打之下,凶手供认出背后的指使者是汪精卫。

不过让蒋介石更为愤怒的是,他从凶手那里还得到了另外一个讯息,其实不止这一次刺杀活动是汪精卫指使,连带着前两次刺杀活动,背后的主谋都是汪精卫。

当时,汪精卫的势力并不容小觑,蒋介石即便知道幕后黑手是他,也只能强忍着憋屈,表面装作一无所知,甚至还得对汪精卫笑哈哈。

只是让汪精卫想不到的是,论耍政治阴谋,蒋介石的能力远在他之上。

后来没有意外。

汪精卫在与蒋介石的交锋中接连失利,为了与蒋介石分庭抗争,汪精卫不惜与虎谋皮,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的卖国之路……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国民党党史》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