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刺杀身亡。
经过调查,此案的背后黑手是国民党右派所为,出面买凶的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及朱卓文、梁鸿楷等人。
胡汉民作为孙中山去世后最有能力接班的三人之一,也因涉嫌而被迫离开广州。

这样一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大权就落在了汪精卫手中,只是让他想不到是,他一度认为可以玩弄在股掌蒋介石已经做好了夺权的准备。
当时的蒋介石控制着的是军权,带着国民革命军取得了一些战果,而他极为老练的将这些战果迅速扩大化,以至于多次逼迫汪精卫退让。
玩弄政治,汪精卫根本不是蒋介石的对手,即便蒋介石在日记中多次写道“政治使人过狗一般的生活”,但他却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最终,汪精卫被逼迫出国“治病”,以中国特有的方式,承认了这次间接权力斗争的失败,只他并没有真正的屈服。
1927年4月,汪精卫发起反击,以他为首的武汉中执委通过决议,列举蒋介石12条罪状,并发布逮捕令和悬赏。
那么蒋介石是如何应对的?
回国1926年9月底,蒋介石突然接到了汪精卫从法国发来的忏悔电报。
汪精卫在电报中对蒋介石倾诉自己的悔过,并强调两人之间不应该有什么分歧,蒋介石被这封信所“打动”,立即用愿意和解的语气给汪精卫回了一封电报。

蒋介石在电报中说,他早就打算另外安排两个下属去法国,以便让汪精卫回国继续负责党务。
在看似和谐的来回发电中,其实两人的小九九都打得啪啪响。
蒋介石想利用汪精卫来收服国民党左派的势力,而汪精卫则想麻痹蒋介石以便回国之后,背地里给他一刀。
1926年10月,国民党中执委在广东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一个含糊不清的反蒋决议,并力主邀请汪精卫回国。

蒋介石扛不住中执委的压力,一边拖延汪精卫回国的时间,一边忙着加紧夺权。
此时蒋介石则主要在前线忙于战事,虽然他以总司令的身份控制着军队,但他还必须对执行委员会负责。
夺权话分两头。
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留在广东已经十分不便,便要求迁都南昌,毕竟当时他的军队驻扎在南昌。
可是大多数中央委员却赞成迁到武汉,蒋介石只得让步同意国民政府迁至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

当然,不久之后,他就会为自己的让步懊悔不已,因为武汉将会随着汪精卫的回国彻底成为反蒋大本营。
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一些成效后,蒋介石的独裁之心日盛,他反共的心理已经无法被抑制,便开始抨击武汉政府的决策方向出了问题。
武汉政府并没有理会蒋介石的指责,反而召开中央执行会委员会会议撤销了蒋介石作为政治委员的职务,使其总司令职权隶属于新的军事委员会。

而他在国民党中所有的重要职务,都被转给了即将回到国内的汪精卫。
此外,中执委还通过发布公告对蒋介石进行谴责,指责他是专制和独裁者,蒋介石俨然已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应对1927年4月1日,汪精卫如愿回到国内,并在上海与蒋介石会晤了很多次,可是双人最终没有达成意见上的统一。
既然如此,汪精卫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毕竟他已经再也不敢轻视蒋介石了。

汪精卫表面上做着国民党党内内的调节缓和工作,暗地里则开始集结反蒋力量进行抨击蒋介石。
蒋介石一意孤行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瞬间引起了众怒,而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势力,立即发动对蒋介石声讨与惩治。
1927年4月17日,武汉召开中执委会议,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列举了蒋介石的十二条罪行,其中包括对人民的屠杀和对党派活动的压制。
蒋介石随即被开除出国民党,并解除所有职务。

没多久之后,逮捕蒋介石的通缉令也发布了下来,而且对他进行悬赏缉拿:
活捉蒋介石,赏银25万两,击毙蒋介石,赏银10万两。
对于来自汪精卫等人的攻击,蒋介石立即在组织国民党右翼势力在南京召开会议。
次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布了他的应对举措:
在南京建立一个与之对立的国民政府。

国民党一时间出现了两个各自为政的对立的政府,并且都宣称自身革命合法并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史称宁汉分裂。
随着宁汉分裂的激烈化,中国由此又回到了极为严重的混乱状态……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国民党党史》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