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校于清朝时期,如今已是国内顶尖高校。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能考上清华是梦寐以求的事。这里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学子。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不仅深受国人推崇,也常成为某些外国政客的攻击目标。这些人总想借机抹黑中国,在校园里搞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195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教室里,外籍教师李克和李友安夫妇正在给学生讲课,但明显有些走神。突然,几名公安人员冲进课堂,当场带走了这对夫妇。他俩心里明白迟早会有这一天,却还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摆出"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架势,让学生们先自习,说出去一会儿就回来。
其实警察早就拿到了他俩在国内搞间谍活动的铁证,这次来就是专门抓人的。说是传唤问话,其实是想在学生面前给他们留点脸面。警方是怎么发现这两个人是间谍的?谁给警方通风报信的?美国国内掀起参军热潮,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为报珍珠港之仇,大批热血青年加入军队。海军报名人数最多,大学生李克特也毅然投笔从戎。
因为李克特日语很好,一入伍就被美国海军看中,安排他去情报部门专门处理日本情报的翻译。在那儿,他不仅掌握了不少情报工作的技能,还认识了同事李友安。聊天中,李克和李友安惊讶地发现他俩都是华盛顿老乡,还都上过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么巧的事儿让两人迅速擦出火花,谈起了恋爱。
日本战败后,这对恋人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后结了婚。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们被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深深吸引,最终决定共同前往中国深造。1948年,这对夫妇费尽周折终于拿到中国签证和清华大学的入学许可,正兴高采烈收拾行李时,美国海军情报局却在出发前一天突然找上门来。
这两位退伍军人已经离开部队三年了,没想到老上级突然找上门来。他们完全没料到,领导这次来是想拉他们当间谍,继续给海军情报部门干活。领导承诺每提供一条情报就给一大笔钱,还说等回国后还能升职加薪。看到这么好的条件,两口子爽快答应了。在他们看来,和平年代做间谍可比打仗时搞情报轻松不少。
1948年夏天,一艘邮轮在上海码头停靠。船上下来一对夫妇,他们按上级安排,先去找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原来海军情报处早就和司徒雷登通过气,这对夫妻在中国弄到的情报,以后都经他手传递出去。李克和李友安在上海稍作停留后,就坐火车去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刚到清华时,这对夫妇由于是初次来中国,对国内情况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共产党的政策。他们决定先不急着行动,而是主动和同学们搞好关系,慢慢适应新环境。
刚到清华没多久,解放战争就快打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正忙着往台湾撤。蒋介石不仅把大陆的黄金珠宝都搬空了,还挖走了不少知名教授和专家。像清华、北大这些顶尖大学里的大牌教授,都是他重点争取的目标。他当时就盘算着在台湾搞个"正牌"的清华大学。
李克和李友安趁这个机会在校园里到处跟同学说,美国那边特别自由民主,还煽动大家赶紧想办法去台湾。他们吓唬同学说,现在共产党跟美国关系紧张,要是不趁现在溜去台湾,以后想去美国可就难了。这对夫妻说的话虽然没掀起多大风浪,但还是让一些人开始亲近美国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克李友安夫妇凭借自身实力,被清华大学外语系聘为教授。当时国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每月工资120美元,是国内普通教授薪资的四五倍。这样的薪资水平在美国可能不算高,但对当时经济落后的中国而言已经是最高待遇了。可这对夫妇不但不领情,还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继续干着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勾当。
这两位教授利用教师身份,在课堂上公开宣扬美国价值观。他们借着讲课的机会,向学生灌输亲美理念,因为以爱国为幌子谈论这些内容,既不容易被怀疑,也显得合情合理。毕竟,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人们通常都能理解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赞美。他俩每周都会在家里搞聚会,几乎雷打不动。每次聚会都邀请老师和同学来玩,还总跟大家说:"美国家庭都这么过日子"。这话让不少学生听了特别心动,毕业后都抢着去美国留学。
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听说这两人要去清华后,给他们布置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学校里物色对美国有好感的师生,把这些人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最后整理成名单交给美方。美国这招明显是想使绊子,专门针对中国发展下黑手,这种阴险手段实在太损了。
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这两人就频繁组织社交活动,用派对和舞会作掩护,成功影响了不少学生。只要发现哪个学生表现出对美国的好感,他们就会拼命鼓动对方去美国留学,最后留在那边发展。这俩人特别会来事儿,一个劲儿夸美国多好多棒,但绝不说中国坏话。顶多就轻描淡写提一嘴中国现在确实不如美国发达,未来可能也赶不上——这话在当时确实没毛病。正因为他们说得滴水不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压根儿没怀疑过他俩的真实来路。
这对夫妻平时行事低调,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还经常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这种亲和的态度让大家逐渐放下戒心,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
解放战争结束后,共产党虽然打赢了,但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国内局势并不安稳。不少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美国支持的特务潜伏在老百姓中间,活动很频繁。他们暗中收集各种情报,企图为"反攻大陆"做打算。
这对美国夫妇经常在家办聚会,加上他们的外国人身份,很快就被北京警方盯上了。警察暗中监视了几次,但没发现什么可疑情况。唯一奇怪的是,每次聚会结束后,他们家的灯总要亮很久才关。警方查了几次都没发现什么实锤,老盯着人家房子也不合适,可能真是搞错了,最后这事就这么搁下了。
谁都没想到,就在警方找不到线索的时候,这俩人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打响后,国内逐渐兴起抵制美国的浪潮。到了10月份,国家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民众的反美情绪更加激烈。这对夫妻举办的聚会突然没人参加了,连学生们碰到他们都只是简单问个好就快步离开。当时正值战乱,中国海关对人员进出管得很严,李克夫妇的出国申请一直没批下来。等得心焦的李克实在憋不住火,上课时突然冲学生发飙:"你们整天挂在嘴边的共产主义信仰都是假的,根本实现不了,纯粹是骗人的鬼话。"
一句随口说的话被台下的英若诚听见了,他马上向警方举报。警察发现李克夫妻的行为确实可疑,跟他们之前的怀疑对上了,于是重新调查这对夫妇,并要求英若诚协助办案。
说到英若诚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不过他的儿子英达在影视圈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既是知名导演也是金牌制片人。
说实话,英若诚的名气其实远超他儿子,只不过因为时代不同,加上老人家为人低调,才让人觉得他没那么出名。英若诚出身于晚清贵族家庭,祖辈是镶红旗世袭王爷。虽然1929年出生的他早已享受不到祖辈的荣华富贵,却靠自身奋斗考进清华外文系。这在当时普遍没落的八旗子弟中实属难得。
在清华大学读书的英若诚,一直看不惯李克夫妇三天两头办聚会的行为。那时候国家经济困难,老百姓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们却拿着公家的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英若诚发现这两人形迹可疑,马上联系了警方。但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警方不方便直接调查在华的美国人,就请英若诚帮忙先收集相关证据。
英若诚一听到这个任务就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他完全是个情报工作的门外汉,该上哪儿找证据呢?琢磨了半天,他觉得只有混进李克家的聚会才能打探到消息。一向不爱凑热闹的英若诚这次破天荒主动联系了李克两口子。他编了个理由,说自己打算毕业后去美国学戏剧,想请教老师的建议。李克一听特别高兴,马上热情地邀请他来参加聚会。
英若诚留意到,每次聚会散场后,李克家的灯总要亮很久。他觉得不对劲,怀疑他们在搞什么名堂,决定查个明白。英若诚怕被看出破绽,假装落了东西回去找。他第二次敲开李克家门时,装作无意地扫了一眼,发现他们正在整理材料。让他奇怪的是,资料上不光有学生姓名和老家地址,还附上了照片。
这两位老师表面上只是普通教书匠,上好课就完事了,为啥要收集学生信息呢?后来真相大白,原来他们专门整理亲近日本的学生名单。每次聚会后,他们都会把情况汇报给美军情报机构。他们仔细记录每个学生的个人资料和专业特长,定期汇总成几十页的报告交给情报机构,还按照要求从中物色合适人选培养成眼线。
北京市公安局根据英若诚提供的线索,对李克家展开突击检查,当场查获他们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确认了二人的间谍身份。警方立即将两人抓获归案。他俩琢磨着现在中美正在打仗,被抓肯定没活路了,干脆啥都不说。但警察一直耐心开导,最后他们想通了,坦白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英若诚后来凭借这件事立下功劳,获得市里和学校领导的嘉奖。不过他很少对外说起这段经历。毕业后,他考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参演了《龙须沟》《茶馆》等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