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刚买进没多久就亏了该怎么办?

抑志神高 2020-09-09 22:54:20

记得前上半年大家还在愁“今年以来偏股基金涨幅不少,要不要赎回”,却没想到还没过3个月,就又要开始担心“自己刚入手没多久的基金跌了,该咋办?”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是的,最近行情真的让人担惊受怕。一会儿大涨,一会儿大跌,涨涨跌跌,眼瞅着指数还在3300点上下徘徊,部分科技相关产业股票确是一路下滑,这可让不少追高买入科技基金的投资者们欲哭无泪。

那么问题来了,刚买进就遭遇下跌,我们该怎么办?

根据前期大家普遍留言问的比较多的问题,今儿再集中回答下:

问题一:“我买的基金为什么跌了,还一直跌?”

近期的下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前期涨幅太快太猛,大家的投资情绪太高,市场整体可能阶段性超涨,很多基本面不好的票也跟着大部队一起涨起来了。二是,外因因素背景下,短期业绩的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对于部分企业未来发展的担忧。

但坦率说,如外部因素这种黑天鹅事件,谁都很难规避。所以这时间,大少偏股偏成长的基金都跌了。而部分基金没跌的原因,可能是重仓了一些前期表现一般的顺周期行业或蓝筹股票。但是,没跌的这些基金,大部分前期也没怎么涨。不能前期涨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这才跌了几天,就改叫“牛夫人”了吧?

问题二:“能涨回来吗?能创新高吗?”

这就回到选基金的问题了。对于大部分偏股型基金来说,短期有下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关键在于下跌之后能不能涨回来、有没有可能创新高。

如果您购买的基金本身实力较强(中长期业绩好,投资策略能持续有效,最近又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如换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发生重大改变),那么我们应该考虑多给基金一些时间和机会,与时间作伴,相信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在中长期为客户带来超额收益。而如果该基金只是短期业绩亮眼,大家对基金经理也没那么了解,则需要重新审视基金的优秀程度,以及之前短期业绩亮眼的原因(ps:这里不能排除是运气多于实力)。

另外,如果您购买的基金属于行业主题类基金,波动性可能会更大些,这也是行业主题类基金的一大特征,投资者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做好心理预期。

问题三:“未来市场会怎么走?”

先说一下科技:其实对于科技板块的阶段性回调我们早有预期,且不止一次表示过前期涨幅过高过快,板块估值略高等观点。所以,跌下去可能是好事,帮助好公司的价值更加凸显,同时刺破前期超涨了泡沫。

总结来说,从中长期来看,本轮科技周期仍处于爆发前期,市场在经历调整后,科技板块依旧有望在中长期表现强劲,贡献不错的超额收益。

其次,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短期市场可能维持震荡格局,建议投资者尽量不要过多关注几周、甚至几天的行情变化,避免因情绪影响作出错误操作和判断。如果长期来看机会,或依旧存在于5G、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药、消费等板块中。

最后,从投资方式方法的角度来看,震荡市里,分批进行基金定投布局,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它既能避免一次性投资造成的短期大幅亏损,又能确保你有足够的筹码在后续上涨中分享行情。何乐而不为?

还有两类人群,他们很关心

一、没什么仓位,不知道该不该抄底加仓?

我们一直强调:投资不是赌博,不要以为自己能准确判断到短期涨跌、能精准“抄到底”。过去太多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普通投资者不太可能择时择在“最低点”,也基本不可能“择在低点后第二天立刻就会涨”。

判断短期涨跌太太太难了,更明智的是看到市场已经较为便宜就加快入场脚步。举最近的例子来看,今年2月3日上证综指狂泻7.72%收盘至2746.51点,不少客户对疫情、市场和经济感到绝望,觉得之后还会再跌,不愿进场,想“再等等”,从而失去了较为便宜的进场筹码。等到后来市场急涨,且上涨较多了,不少客户又急着进场,结果遭遇了近期的回调下跌。

所以,基金投资,预判市场怎么走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情况如何。长期看,可以考虑保有一定的仓位,一定程度上成为市场的参与者,盲目空仓会很容易错失突然开始的上涨或结构性行情。

二、仓位较高,不知道该不该卖?

在做这一决策之前,我们首先建议您再审视下:仓位是不是真的很高?

举个例子:假如有100万用来做投资的资金(存款、理财、保险等应都计算在内),5万活期存款,50万理财,25万保险,20万股票基金,那么股基占比只有20%,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人来说可能不算高,甚至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是偏低的。

所以说,重要的是要梳理清楚,您的股基占所有投资资金中的占比到底是多大,而您自己能承受的风险承受又是多大,二者是否匹配。

如果您能承受的最大亏损仅在5%,而梳理之后发现有超80%的资金都投在股票基金上,那么仓位真的高了,即使我们认为之后股市会走强,也应该考虑适当降低仓位、赎回部分股基。因为我们对股市的预判有可能错,而大类资产配置、各个资产的占比健康才是做投资最重要的事,适合自身的情况才是最核心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