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兵不血刃占领整个东北,接着日本人又把魔爪伸向上海,企图重蹈“九一八事变”的惨剧,但这一次日本人遭到了第十九路军的抵抗。
经过第十九路军在上海的英勇奋战,使日本人的野心破碎,而就在“淞沪抗战”刚结束,蒋介石就把第十九路军调往福建攻打红军。由于攻打红军不顺利,导致第十九路军损兵折将,不少官兵有了厌战情绪,于是在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反蒋的“福建事变”,还把第十九路军扩编为五个军。

谭启秀早年在陈炯明手下当营长,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后,谭启秀就脱离了陈炯明,之后就一直跟随蔡廷锴,参加了北伐战争,第十九路军成立后,谭启秀当上副师长。“淞沪抗战”时期,谭启秀率兵坚守吴淞地区,和日本人的海军陆战队战斗,是一个很有血性的将领。
“福建事变”爆发后,第十九路军扩编为五个军,谭启秀担任第五军军长,当蒋介石派中央军进攻福建的时候,其他几个军长犹豫不决,只有谭启秀坚决和中央军作战,“福建事变”失败后,他就暂时退出军界。抗日战争爆发后,谭启秀重返军界,在广东训练民团,和日军打游击战。

谭启秀
1892年,谭启秀出生于广东罗定,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叫谭启福,由于家里太穷,兄弟二人从小在家干农活。他十岁那年,父母觉得一家人不能都大字不识一个,所以就省吃俭用,把谭启秀送到私塾读书,大哥就留在家里继续干农活。
但谭启秀不是读书的料,他天性好动,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先生经常用戒尺打他,一放学就爬树抓鸟,或者和同学打架,因为他嘴很大,有了一个“大口佬”的外号。大哥谭启福从小懂事,在家帮父母干农活,谭启福经常语重心长的对谭启福说,父母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他,自己却在家里务农,叫他珍惜读书的机会,但谭启秀根本不听。

孙中山夫妇和粤军军官
1906年,十六岁的谭启秀和几个狐朋狗友,一起跑到隔壁村去偷牛,结果被村民发现,村民们跑去抓他们,谭启秀因为跑的慢,他怕被村民抓住,所以就脱下衣服假装在河里洗澡。当村民们跑来的时候,看到他淡定在河里洗澡,以为他不是偷牛的贼,谭启秀指着说偷牛的贼在前面,就这样他逃过一劫。
后来那几个偷牛的都被抓了,谭启秀也被供出来了,村民就跑到他家找麻烦,大哥谭启福恨铁不成钢,打了谭启秀几巴掌叫他滚出这个家。谭启秀也来气了,说所有人瞧不起他,自己不混出一点人样,他是不会回这个家,于是他就跟着老乡出去闯荡。
1908年,广东的新军部队招兵,谭启秀报名参军,他脑子比较灵活,所以被分配到炮兵部队。

陈炯明
1910年,广东同盟会成员朱执信、倪映典等人,想策反广东的新军部队起义,谭启秀等人被说动,就跟着参加了广东革命起义,结果起义失败,倪映典在和清军的战斗中牺牲,谭启秀就躲了起来。
1912年,民国成立后,谭启秀在军阀龙济光手下当兵。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龙济光支持袁世凯,派兵镇压广东的革命党人,谭启秀虽然文化不高,但他从 前接触过革命,所以不赞成龙济光镇压革命的行为,因此就离开了部队。通过几年的从军生涯,谭启秀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他回到老家,开始养殖蜜蜂,由于养殖技术好,谭启秀的蜂场规模越来越大。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在云南组建护国军反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谭启秀的一些革命党朋友,邀请他一起谋划刺杀袁世凯的心腹广东督军龙济光。谭启秀也很够义气,他把蜂场卖给其他,然后跑到广州参加革命党人的聚会,结果计划被龙济光得知,不少革命党人被杀,谭启秀逃过一劫,不久龙济光被护国军打败。

龙济光
1918年,在陆荣廷桂军的打压下,陈炯明把手下五千粤军,组建成“援闽粤军”到福建南部发展,谭启秀就跟着去了福建。
1920年,粤军规模壮大后,陈炯明率兵反攻广东,把桂军被赶回广西,谭启秀在粤军第一师第三营当营长,率兵驻守在越秀。
1922年6月,因为北伐出现分歧,陈炯明率兵背叛孙中山,在广州发动兵变,孙中山被迫逃往上海,谭启秀在邹鲁的劝说下,答应在陈炯明身边潜伏。
1923年1月,在东西两路讨贼军的进攻广州,这时候谭启秀率领整个营宣布脱离陈炯明,最终陈炯明率兵撤往惠州。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领袖廖仲恺被刺杀,身为广州卫戍司令的蒋介石负责调查此案,不少粤军将领牵扯其中,谭启秀因为之前表达过对廖仲恺的不满,所以被蒋介石派人抓捕,幸好有邹鲁的说情,谭启秀才被释放。

蔡廷锴
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谭启秀担任汕头警察局局长,后来加入蔡廷锴的部队,担任团长。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广州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在孙科等人的建议下,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第十九路军进入上海,谭启秀担任第七十八师少将副师长。
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制造军事摩擦,爆发了“淞沪抗战”,日军朝着闸北方向进攻,第十九路军顽强抵抗。日本的海军陆战队重点进攻吴淞要塞,要塞的守军损失惨重,蔡廷锴任命谭启秀为吴淞要塞司令,率领第一五六旅支援要塞。

翁照垣
在日军军舰的攻击下,吴淞要塞的炮台被摧毁,谭启秀和旅长翁照垣率兵抵挡日军的进攻,日军始终没有攻下吴淞要塞,反而还被打死不少人,也有军舰被击伤。为了鼓舞士气,蔡廷锴冒着炮火到吴淞要塞慰问部队,谭启秀表示要和要塞共存亡,“淞沪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给谭启秀。
谭启秀的堂弟谭启友,在他手下当上尉连长,谭启友在“吴淞保卫战”中牺牲,这让谭启秀很伤心,亲自把堂弟的骨灰带回罗定老家埋葬。
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发动反蒋的“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第十九军扩编为五个军,谭启秀担任第五军军长,率领两个师驻守在闽北地区。不久蒋介石派中央军进攻福建,中央军的张治中一边劝降谭启秀,一边派宋希廉师在延平打败司徒非师,驻守在古田的师长赵一肩也接受了张治中的劝降,谭启秀只剩下一个团驻守在水口,根本抵抗不住中央军进攻,谭启秀坐着木筏突围。

蒋光鼐
“福建事变”失败后,谭启秀跟着蔡廷锴到欧洲考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谭启秀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
1940年,谭启秀在余汉谋的邀请下,担任第四战区广东南路第一区游击司令、第八游击区司令等职务,率兵在敌后打游击,谭启秀还招募了上千罗定周围的子弟兵,去支援广西灵山的抗日活动。
1943年,由于叶挺将军被蒋介石关押,他的妻子李秀文带着五个子女来到郁南县,生活非常困难,谭启秀听说这件事后,立马派人把李秀文和子女安排在罗定居住。
1944年8月,日军朝粤西进攻,谭启秀在三罗地区组建了三千人的抗日武装,他被任命为西江南岸民团总指挥,负责率兵和日军作战。

右三是谭启秀
1946年,国民政府授予谭启秀陆军中将军衔,此后他从部队退役。
1948年2月,在蔡廷锴的邀请下,谭启秀加入“民革”。
1949年初,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谭启秀被重新启用,担任广东第十二行政区专员兼罗定县长,他组建了一些民团武装,但都被南下的解放军打败,虽然他释放了一些被抓的共产党员,但他拒绝起义。
1949年下旬,谭启秀受到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怀疑,最终被投毒害死。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