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距离农夫山泉被全民教育,过去了刚好一整年。
去年的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痛斥和蹂躏农夫为荣,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糟践恶心农夫的段子一个接一个。
我朋友圈里几个做企业的小老板,模仿网上段子抢拍了好几个视频。他们面对镜头,情绪激昂还略带点儿悲壮的对公司下死命令,说以后不准再喝农夫只喝娃哈哈。
我当时就纳闷儿啊,农夫是怎么罪大恶极到招致了全民讨伐的境地?
我向这几位老板虚心请教,有人说因为钟睒睒儿子是美国籍。对了,这哥们儿当时不知道睒睒俩字杂念,说的是钟炎炎。
我回复他“你知道宗馥莉是哪国国籍吗?”,他听完后一愣,问我说啥意思?
还有人说老钟背刺前东家,采取下流手段恶性竞争。我回复他你能试举一两例吗?
他一时语塞,说不出来了。
至于其他的原因,再细问大家就都不清楚了。
有些人被问急了,回了我一句“大家都这么说,视频都这么拍,不是有流量嘛!我正做个人IP呢,这个流量我要抓住”。
我听完后竟无语凝噎。
就是这种突然而起,然后一窝蜂的冲上去义愤填膺又踩又骂的宣泄,席卷了全网。再然后,过了十几天突然恢复了平静,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一年后的今天,再回顾那些荒诞的正义感,让我恍如隔世好不真实。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农夫的事儿结束了,美团又跟着出了续集。
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熟悉的配方,只不过这次的声讨音量弱了几个等级,但依然挡不住美团的名声和农夫一样烂了大街。
我依然纳闷儿,美团到底惹着谁了?
美团的业务链条主要是四方,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张某商家控诉美团扣点的图片,大家看一下啊:

菜品总价48元,订单总额55.1元,顾客实付了50块,商家收入只有36.25元。这一单商家直接损失了约12块钱,四分之一没了。
订单显示配送费是5块1,这是给骑手的,服务费是8块7毛四,美团收走的。
这么看来顾客没少付钱,骑手也没多拿,商家没赚到钱,只有平台的服务费是净赚,而且比例占到总订单的18%。
从这张商家后台订单来看,确实符合群众们对美团的印象:
平台压榨、骑手可怜、餐馆是赔本赚吆喝。
美团挨骂是一点儿都不亏。
但从美团公开的财报来看,平台其实也不赚钱。

美团外卖的净利润只有2.8%到3%之间,另一个外卖巨头饿了么,至今还在亏损就没赚到钱。
从利润率来看美团好像不是吸血鬼啊。
所以问题来了,这个钱到底去哪儿了呢?
至于餐饮为啥不赚钱,我曾经聊过几个饭店老板,他们总结的原因是除了美团压榨之外,还有房租和人力的巨大成本。
比如一家烩面店,最近十年一碗烩面的价格从12块涨到了15块,面价不咋涨,但店面房租和人力成本却越来越高。
从这点儿来看,饭店老板把所有的愤怒都压给美团不太合理。
美团的另一个原罪是不给外卖骑手上社保。
这个问题在今年三月份,大家已经充分讨论过了。当时有个疑问是到底是骑手需要社保,还是社保需要骑手?
2024年3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场立法大讨论。
讨论会邀请了几个快递员和外卖员,他们分别发表了对社保的态度。和很多人印象相反的是,骑手们自己是抗拒上社保的。
鉴于这个实际情况,京东后来宣布外卖骑手的社保,个人部分也由京东公司一并缴纳。
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不理解,这群骑手是傻子吧,为啥不要社保呢?

其他行业不说啊,单就不稳定的外卖骑手来说,社保确实没法缴纳。
我国现收现付制主导的职工养老体系,实质上是农村父母抚养的子女进城工作,给城里的退休职工们养老。
这些人在农村的父母因为大多数人是农民,享受不到职工养老金。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
农村出生的劳动者承担了职工养老的缴费义务,同时又减少了这个劳动者当期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他们赡养农村父母的能力。
所以说给外卖骑手缴纳社保,只是一厢情愿的“为你好”。
现在很多人依然搞不清社保的性质,但遇到这种道德制高点他们都会无脑的蜂拥而上。
就像是打车的时候遇到臭车,大家一窝蜂的骂司机不卫生。但几乎没有人站出来,去呼吁改善网约车司机工作环境的。
还是这帮人,一窝蜂的为骑手缴纳社保吹捧、赞美,但没有人站出来去呼吁给这些骑手们在农村的父母,每个月100多块的养老金提高一些。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如果你是餐饮老板或者是外卖骑手,你痛恨美团,我是理解的。但如果你不是,你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正义感出来骂几句美团。
然后随手又在美团上点了一份拼好饭。
这样的话我觉得你就要重新审视自己了:有没有可能你表面上痛恨的是美团,实际上是在痛恨自己?
首先我是一个商家,我痛恨平台,但是我也享受到了好处。 1我痛恨的是平台赚取的太多。每个订单抽佣18%已经非常高。(不能排除两头吃情况)。至于说整个外卖只有3%左右,那应该是平台自身的问题。 2,平台本身作为平台,什么叫平台,就是属于基础设施,既然是基础设施,应该是不赚钱的,甚至应该得到补贴的,而没有得到补贴,这是当代的失职。成就了大量的就业,导致大量骑手没有社保。明知,这叫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