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知道,儿媳、女婿越来越沉默,说明了三个家庭问题

笑南谈情感 2025-02-21 17:25:25

随着岁月的流转,老年人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家庭和睦,充满着欢声笑语。

特别是在新春佳节或是重要节日,老人们往往不辞辛劳,提前数日忙碌于准备团圆饭,他们乐在其中。

然而,在某些家庭中,氛围并不和谐,亲人相聚时,彼此之间仅仅是出于面子的考量,显得颇为尴尬。

面对子女的行为,老人们可以耐心询问,甚至严格管教,但对于儿媳和女婿,情形便有所不同。稍有不慎,过多的言语便会破坏关系的和谐。

01 儿媳、女婿瞧不起老人的家庭,不想理会。

在朱元璋称帝的时代,他将爱女安庆公主,下嫁给了勇猛的都尉欧阳伦。

公主成婚后,却长期居住在皇宫之中,鲜少回到夫家。直至新春佳节之际,朱元璋特意安排女儿前往婆家团聚。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年初一刚过,安庆公主便匆匆忙忙地返回了皇宫。

朱元璋询问道:“女儿,你是否已向公公婆婆拜了年?”

安庆公主回答:“尚未。”

闻言,朱元璋顿时脸色沉了下来,旁边的马皇后也忍不住开口教导:“你既已成为人妇,便应孝顺公婆,关爱丈夫。”

随后,朱元璋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副寓意深刻的对联赠予女儿:“羊知跪乳之恩;媳当敬奉婆心。”

于是,安庆公主被重新送回了婆家。

当我们深入反思这一典故,不禁要问,为什么安庆公主如此不愿意前往婆家,甚至不愿向公公婆婆道声“新年好”?难道这简单的问候就真的那么难以启齿吗?

从深层心理来看,安庆公主身为皇家血脉,天生带有一种尊贵感。在她眼中,嫁入欧阳家不过是一种“屈尊”,内心深处对婆家充满了轻蔑。

因此,面对婆家的公公婆婆,安庆公主总是难以打开心扉,话不投机。无论公婆如何交谈,她都认为对方所言无物,不过是无聊的碎碎念,让她感到不胜其烦。

同理,若女婿对岳家心生轻视,也会懒于交流。能够上门共餐,已算是给足了面子。

当一个人自视为“高人一等”,认为自己与对方不在同一层次,便会在无形中筑起沟通的壁垒,导致彼此难以交流。这种心态,正是造成安庆公主与婆家隔阂的根本原因。

02 儿媳、女婿很自私,不爱大家庭,只爱自己。

在心理学的领域,存在一个术语,称之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类个体,面对批评时,往往以愤怒、羞愧或强烈的耻辱感作为回应;他们极度自负,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坚信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具有独特性,以至于无法被除了一些特定人士之外的任何人所理解;他们缺乏同理心,建立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异常艰难……总之,他们一切行为的核心都是围绕自我,仿佛他人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围绕他们旋转。

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他们在接受他人的服务时,连一声“谢谢”都显得多余。

在家庭生活中,长辈的付出对他们来说天经地义;爱人的体贴关怀,也仿佛是应尽的责任。

儿媳或女婿到访老人的家,无论是饮食起居,都显得极其自然。然而,当他们离开时,却不会留下任何情感上的痕迹。

与此同时,他们还坚信,在大家庭中,自己理应得到更多的爱与物质。若未能如愿,他们便会怀恨在心,导致与家人的关系变得冷漠而疏远。

一些女婿,在过年时节,根本不会为拜访岳父母家准备任何礼物。

如果女儿准备好了礼物,他会认为:“给得太多了。”

如果女儿询问需要准备什么,他会冷漠地回应:“这是去你家,与我何干。”

如果女儿准备了过多的礼物,他在出发前甚至会大发雷霆,甚至有可能将礼物夺过来。他可能会将这些礼物留给自己,或者送给自己的父母。在争吵之后,他似乎心灰意冷,到了岳父母家,连一句话都懒得说。

儿媳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她们将娘家视为重要,对婆家的态度则显得冷淡。

对于这些自私的个体,长辈往往无法用情感去感化他们,只能无奈地听之任之,不断地容忍和迁就。

03 儿媳、女婿在“厌屋及乌”,婚姻比较糟糕,不想家里的老人搭话。

在我国的传统智慧中,流传着一句成语——“爱屋及乌”,它描绘了一种因深爱某人而衍生出的广泛关爱。

因为深爱一个人,我们会对他的亲人、他钟爱的物品,甚至他的工作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反之,若是对某人抱有反感,那么他的家人、他喜爱的物品也会一并受到排斥。

在婚姻的旅途中,当夫妻间的情感逐渐淡化,但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如孩子的成长,他们选择不离婚,生活便沦为了简单的搭伙。

举例来说,有些夫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得不忍受彼此的缺点,即使一方出现了第三者,另一方也不愿意决然离婚。

又如,为了孩子的高考顺利,夫妻双方宁愿凑合着过,也不愿提及离婚二字,尽管他们的感情早已破碎。

无论情况如何,夫妻间的相互观感都充满了厌倦。两人已经无话可说,甚至在与老人及大家庭成员相聚时,也更不愿意开口。

毕竟,离婚似乎已经成为了早晚的事情。心灰意冷,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若老人用心观察,便会发现子女与女婿、儿媳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无论是坐在一处,还是一同出行,都显得冷漠。当老人提问时,子女与儿媳、女婿的回答也缺乏默契,甚至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这便是婚姻出现危机的明显信号。

在农村,有一句土话:“一块顽石,坐上三年,也会变得温暖。”

面对沉默寡言的儿媳、女婿,老人不能置身事外,而应主动伸出援手,投入更多的关爱,改变自己的形象,以改善子女的婚姻。

首先,老人应坚持把儿媳、女婿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当家庭发生争执时,要第一时间站在他们一边,这样一来,老人与儿媳、女婿便形成了紧密的联盟。

其次,在与他们交流时,老人应保持足够的耐心,而不是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不耐烦。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最后,老人应时常关心子女的小家庭,持续传递出关怀之情,而非仅在特定节日才突然聚在一起用餐。

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只有双向奔赴的爱情,才能甜蜜蜜。

我们始终坚信,付出的爱未必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回报,但哪怕只有10%的回馈,也是令人欣慰的。

老人习惯于付出,那么给予比接受,更能带来福气和喜悦。

0 阅读:0

笑南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