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都知道《三国演义》讲的是魏、蜀、吴三国那点事儿,什么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六出祁山,那故事是讲得一个比一个精彩。可你们知道吗,其实,当时还有个第四个国家,这到底咋回事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咱们先说说这《三国演义》里的三个主角国家。魏国,那可是曹操打下的底子,曹丕后来称帝建立的。曹操那可是个厉害角色,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北方大地收拾得服服帖帖。蜀汉呢,是刘备在诸葛亮等一帮能人的帮助下,在四川那一片儿站稳了脚跟。
刘备这人仁义啊,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招揽了不少人才。东吴则是孙权的地盘,长江天险一守,那也是固若金汤。这三国打得那叫一个热闹,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
可就在这三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北那旮旯还有个国家,叫燕国,也叫辽东公孙政权。这燕国的老大叫公孙度,这哥们儿可不简单。他本来是个小官,后来靠着同乡徐荣的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那时候中原乱成一锅粥,公孙度就躲在自己的地盘上,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公孙度到了辽东,那可是大展拳脚。他先是把当地那些不听话的豪强给收拾了,杀了好几百家,一下子就立了威。然后就开始开疆拓土,东边打高句丽,西边打乌桓,南边占了辽东半岛,还跟朝鲜半岛那边的人打得火热,一下子就成了海东霸主。他自己呢,也俨然以辽东王自居,那小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
这燕国为啥能存在这么久呢?一方面是它地理位置好,离中原远,那些大国的势力够不着。另一方面,公孙度这人也很聪明,他不主动去招惹别人,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曹操当时忙着跟其他军阀打架,也没空理他,就这么着,燕国一直存在了四十八年,比刘备建立的蜀汉还多活了六年呢。
不过,这燕国毕竟是个小国家,跟魏、蜀、吴比起来,那实力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后来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比较狂妄自大,趁着魏国国内出事的时候发动叛乱,结果被司马懿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公孙渊自己也城破身亡,燕国就这么完蛋了。
那为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不把燕国写进去呢?其实也简单,这燕国影响力太小了,跟魏、蜀、吴比起来,那就是个小角色。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主要是讲那些大英雄、大谋略,像燕国这种边缘政权,写进去也没啥意思,所以就把它给忽略掉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燕国虽然在历史上没啥存在感,但它的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它就像三国时期的一个小插曲,虽然短暂,但也给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下次再跟人聊三国的时候,你也可以跟他们说说这第四个国家的故事,保证让他们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