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春节,情暖心间
文/路晴子
春节,于华夏儿女而言,宛如一部写满故事的史书,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传递着民族的温度。自 2024年12月4日它申遗成功的那一瞬间起,这个古老节日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愈发熠熠生辉,也让我不禁翻开记忆的篇章,去探寻那些与春节有关的温暖过往。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带着厨房的烟火气开场。腊月里,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为一家人准备各种美食。那几日,家中弥漫着炸物的香气,金黄酥脆的藕夹、肉丸,咬上一口,“咔嚓”声响彻耳畔,满嘴留香。还有那寓意着“年年高”的年糕,蒸得软糯 Q 弹,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光是看着,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意。我最爱跟在母亲身后,看她熟练地操持着锅碗瓢盆,偶尔还能偷尝一口刚出锅的美味,儿时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二十四,扫房子”,这一天全家总动员,认真清扫每一个角落,擦拭每一件家具。我和父亲负责擦窗户,我们先用湿布抹去灰尘,再用干报纸反复擦拭,直到窗户玻璃光洁如新,能映照出我们红扑扑的脸蛋。看着家里窗明几净,焕然一新,仿佛把旧年的晦气一扫而光,满心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是团圆的盛宴。一家人围坐在摆满佳肴的饭桌前,有父亲拿手的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母亲精心烹制的糖醋排骨,酸甜可口。大家欢声笑语,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电视里播放着春晚,舞台上的灯光与家中的灯火相互辉映,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饭后,长辈们开始发红包,我双手接过,那红包上烫金的“福”字,闪耀着喜庆的光芒,里面承载的不仅是压岁钱,更是长辈们的关爱与祝福。
大年初一,晨曦微露,鞭炮声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穿上新衣,我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们出门玩耍。街头巷尾都是拜年的人群,大家互道新年好,笑容满面。孩子们兜里揣着红包,一路奔跑嬉戏,分享着各自的新年趣事。此时,邻里间的情谊在这一声声问候中愈发深厚,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将大家紧紧相连。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认知也愈发深刻。它不仅仅是美食与欢乐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那些古老的习俗,如贴春联时对文字寓意的讲究,舞龙舞狮中蕴含的力量与祈愿,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每至春节,我依然会怀着最初的热忱,参与到每一项民俗活动中。看着晚辈们好奇地学着包饺子、写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春节,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将亲情、文化代代相传。我愿守着这份温暖,让这承载着中华民族灵魂的节日,在岁月长河中永放光彩,让后人永远能品味到这浓浓的年味,感受到这份深沉的爱!
作者简介: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转载首发于大豫出版(ID:dayuchuban)。大豫出版,专注出书服务二十年。转载文章请联系 大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