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铁卖天价!乌克兰把生锈加油机4700万卖给中国,谁才是最大赢家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3-12 20:28:52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仓库放了二十多年的“破”飞机竟然还有人买,还花了4000多万美元!

这是2011年中国与乌克兰之间发生的一场交易,中国当时花了4700多万美元买下了乌克兰三架苏联时期的“破烂”飞机。

怎料双方都感觉赚大了,毫不犹豫的签下了订单,生怕对方后悔。

那么,我国为何花这么多钱买这三架“破”飞机?这笔交易谁才是最大赢家?

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一夜之间成了全球最大的“军火富二代”。

这个曾经被蒙古、波兰、立陶宛轮番统治的国家,突然继承了包括核弹、航母、战略轰炸机在内的2500枚战术核武器和1272枚洲际导弹。

但最让国际社会眼红的,是藏在乌克兰仓库里的19架图-160“白天鹅”:这些能绕地球飞两圈的超级轰炸机,至今仍是俄罗斯空天军的王牌。

不止这些光是哈尔科夫坦克厂就能年产900辆T-64,南方机械制造局掌控着全联盟的弹道导弹生产。

但最要命的是,苏联解体时把75%的军工产业链都留在了乌克兰。但是,虽然有着这么“豪华”的武器装备,但是乌克兰却把握不住,国家没钱就连保养费都掏不起。

伊尔-78加油机就是典型例子。这种能在空中喷射60吨燃油的“移动加油站”,苏联时期总共才造了30架。

结果分到手的乌克兰人连开机测试都不敢,加满一次油要烧掉全国三天的汽油配额。

时任乌克兰空军司令的奥列克桑德曾苦笑:“我们连飞行员训练用的航空煤油都得找俄罗斯借,这些加油机除了生锈还能干什么?”

更讽刺的是,1994年乌克兰被迫销毁核武器时,美国承诺的援助连影子都没见着。

到了2005年,全国军费预算只剩53亿美元,还不够买20架F-16。

仓库里封存的伊尔-78加油机,蒙尘的蒙皮开始剥落,液压油早已凝固成胶状,连俄罗斯专家看了都摇头,因为这些飞机再放,就连零件也不值钱了,只能当做废铁来卖了。

此时的乌克兰想着将这几架落灰的飞机赶紧出售出去,趁着还有价值,乌克兰也知道这几架飞机的价值越来越小,也并没有“冤大头”会来买。

过了没多久中国“找”上门了,要买下这几架飞机,但是中国真的是吃亏的那一方吗?

当时我们国家使用的加油机是轰油-6,也正是这个西方各媒体对我们集体嘲讽。

当时轰油-6只有18吨的载油量,加两架战机就得返航;最大航程只有1400公里。

而当时美国KC-135能携带90吨燃油,日本KC-767也能装62吨。差距有多大,可想而知。

更糟的是,与俄罗斯的采购协议突然泡汤。2003年签的34架伊尔-76运输机合同,因为俄方坐地起价,硬是拖到2015年才交付2架。

此时的中国加油机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西方各国对我们“卡脖子”,国内技术人才和技术稀缺,就当人们挠头的时候,转机来了。

2011年基辅郊外的废弃机库。当中国代表团看到三架“破铜烂铁”时,乌克兰人自己都脸红:仪表盘被老鼠咬烂了,发动机叶片全是裂纹,全是灰尘,说不好听的就是一堆废铁。

此时的乌克兰对这次交易并没有感觉到太大希望,因为在中国之前不少国家都来看了,只不过当他们看到这个外表时,头都不回的离开了。

然而,中国此次和他们不一样。

我们的工程师眼睛发亮看着机翼下方三个UPAZ加油吊舱完好无损,这正是俄罗斯严防死守的核心技术。现场负责人当场拍板:“别说4700万,翻倍都值!”

就这样中国以4700万买下了这几架飞机,双方都怕对方后悔,卖出去的那一刻,乌克兰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赚大了,只不过他们有一点很是疑惑:

为何中方花了这么多钱买下“破”飞机还这么开心,可能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场中方“吃亏”的交易却让中国成了最大赢家!

从乌克兰运回来的加油机直接被中国工程师被拆成三大模块:北航团队负责逆向工程燃油控制系统,成飞攻克软管锥套设计,西工大专攻空中对接算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技术我们研究出来了。

2015年歼-10首次用国产系统完成加油时,工程师和所以工作人员激动的拥抱在一起,或许只有他们自己能深刻体会当时的处境,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中国加油机如此快的进步,一些国家的脸都绿了。

俄罗斯的反应最可笑。2013年卖给印度6架伊尔-78,开价2.3亿美元还得意洋洋。

结果中国航展上,运油-20原型机带着100吨载油量亮相,俄军工代表的脸当场就愣住了中国版加油机不仅载量翻倍,还能同时给三架歼-20供油。

当初藏着掖着的UPAZ技术,现在被我们改造成了自己的系统,误差很小,这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估计乌克兰都不知道这三架废铁有这么高的价值。

最抓狂的是日本。2017年歼-16带着国产加油吊舱绕飞冲绳,自卫队F-15J追到燃油警报都没摸到影子。

当年嘲笑轰油-6的那些所谓的西方各国专家们,现在连话都说不出来,因为他们不敢说也没得说,中国的飞机技术在不停地更新,只有你强大了才能真正堵着他们的嘴。

回头看那三架伊尔-78,4700万美元买的不只是加油机,更是一把打开空军现代化的钥匙。

乌克兰人觉得自己赚了,这笔钱让他们能“吃饭”了;但在我们这里,技术团队用废铁上的螺丝钉,撬动了整个空中加油体系。

当年被卡脖子的痛,反而逼出了更凶残的配置,对比那些曾经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的国家,咱们的配置已经超越了他们。

这或许就是战略定力的价值。从瓦良格号到伊尔-78,从苏-27到歼-16,每次看似捡漏的背后,都是对技术脉络的精准把控。

别人眼里的破烂,搁我们这儿就是藏宝图。图纸能封锁,零件能禁运,但中国人破解技术密码的本事,是刻在骨子里的。

当六代机在珠海划破长空时,那三架正在博物馆里生锈的伊尔-78应该感到欣慰:它们腐烂的外表下,正孵化出一个时代的传奇。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参考资料:

2 阅读: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