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次真急了!刚跟美国站完队,转头就又来求中国办事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2-23 19:56:45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最近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举动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一个月内接连两次翻脸,先是和美国站队针对中国,后又找到抛弃美国前来找中国求援。

那石破茂究竟是“脸皮太厚”,还是另有隐情,他对美国递了哪些“投名状”?得罪中国又回来乞求中国,又是为何呢?

作为日本的新任首相石破茂可以说是极具表演天赋,2024年5月,石破茂政府因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争议,罕见地与拜登政府公开对峙。

在石破茂的默许下日本经济产业省以“国家安全”为由对美国提起诉讼,甚至威胁将动用国内法反制美方制裁。

当时这一强硬姿态被部分媒体解读为“向中国靠拢的信号”,尤其在中日恢复中断7年的执政党对话、中国解除福岛水产品进口限制后,外界一度猜测石破茂试图在中美间寻找平衡。

然而,随着特朗普在重返白宫,情况迅速反转。石破茂在特朗普就职次日便飞往华盛顿,不仅承诺将日本军费提升至GDP的2%,还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2.0”,并计划未来五年向美投资1万亿美元,涵盖半导体、人工智能、能源等关键领域。

更引发关注的是,日美联合声明中首次写入“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被普遍视为对“台独”势力的隐性支持。

这种“翻脸比翻书快”的操作,让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对认为石破茂这个新任首相实在是有些首鼠两端。

事实上,石破茂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早有预兆。2024年4月,中日防务部门重启舰艇互访机制,被视为两国关系回暖的标志。

日本水产厅数据显示,在中国解除进口限制后的两个月内,对华扇贝出口量激增300%,濒临破产的北海道渔民甚至打出“感谢中国”的横幅。

但表面的“蜜月期”仅维持了六周。5月下旬,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军在菲律宾海举行大规模联合演习,模拟“岛屿防卫”场景;6月初,日本向菲律宾移交5艘巡逻艇,声称用于“维护南海主权”。

这些动作与中国在东海油气田开发、钓鱼岛巡航的立场直接冲突。更微妙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同期宣布将23种高端半导体材料列入对华出口管制清单,涉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中国的反制来得迅速且精准。6月11日,中国商务部调整稀土出口管理政策,取消对日“优先供应”待遇。

这一决定直击日本产业命脉——丰田、本田等车企的混合动力车型,每辆需消耗0.5公斤镝和0.1公斤铽,而日本6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尽管日本近年试图从越南、澳大利亚开拓新来源,但前者提炼技术落后,后者产能有限,导致日本库存仅能维持三个月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6月16日,一支由经产省官员和丰田、松下高管组成的日本代表团紧急飞抵北京。他们的目标明确:请求中国恢复镝、铽等关键稀土的稳定供应。讽刺的是,就在两周前,石破茂还在G7峰会上呼吁“减少对华稀土依赖”,如今却不得不低头求援。

日本的困境源于其“既要对抗又要依赖”的矛盾战略。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日本启动“稀土多元化计划”,耗资300亿日元研发回收技术,并在2018年宣布发现储量惊人的海底稀土矿。

但现实残酷——从废弃电子产品中提取的稀土纯度不足30%,而深海采矿需攻克4000米水压、海底地震频发等技术难题,至今未有企业敢冒险投资。

更让日本焦虑的是全球稀土争夺战的白热化。欧盟将稀土列为“战略原材料”,美国联合澳大利亚组建“稀土联盟”,越南则趁机抬高出口价格。

2024年前五个月,国际稀土价格暴涨70%,日本即便愿意支付溢价,也难以及时补足缺口。丰田内部人士透露,若无法在两个月内获得稳定供应,部分混动车型生产线将被迫停工,这意味着每天损失超过2亿美元。

石破茂政府的“摇摆外交”,折射出了日本在美中博弈中的尴尬处境。一方面,美国要求日本在半导体、军事等领域对华强硬;另一方面,中国手握稀土、市场等“经济王牌”。这种撕裂在汽车产业尤为明显——日本车企35%的利润来自中国市场,但美国施压要求其将产业链转移至墨西哥、印度。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代价正在显现。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2%,而对美出口因特朗普的“买美国货”政策仅增长3%。

更严峻的是,日本国债规模已达GDP的260%,军费翻倍与万亿对美投资计划,恐将财政推向崩溃边缘。

截至到今天,日本代表团尚未获得中方的任何明确答复。有分析认为,中国可能在等待日本拿出“实质性诚意”,即放松半导体出口管制,或是在台海问题上收敛言行。但石破茂政府面临国内右翼势力的掣肘,任何对华让步都可能被抨击为“软弱”。

安倍晋三的“价值观外交”到岸田文雄的“经济安全法案”,日本历届政府试图在美中间“左右逢源”,最终却屡屡陷入“两头落空”的怪圈。

随意如今摆在石破茂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当经济生存与政治站队不可兼得,日本究竟该如何选择?

石破茂的“变脸术”,短期内或许能缓解部分危机,但长远看正在透支日本的国家信誉。

对中国而言,稀土的杠杆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检验日本战略诚意的试金石;对美国来说,日本越是急切表忠心,越可能沦为“用完即弃”的棋子。

如果您有什么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另外还请多多点赞、收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更新的最大动力。

参考资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