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主要说的是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目前来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电动车的保有量和年销售量都是比较大的,可以说既是人们的生产工具,又是生活工具,每一家都有一辆或几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还不是特别发达,地铁基本没有,公交车既有到不了的盲区,还需要在站台左顾右盼地等,电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买米买菜,走亲访友十分方便,只要是数公里的行程,都可以骑上就走,方便快捷,环保无污染,特别是价格亲民,二三千元就可以添置一辆,加上现在又出台了以旧换新的好政策,电动车的销售更火爆了。
电动车三轮车的市场主要是在广大的农村,它可是农民种地的好帮手,既可以拉农具、肥料、种子、秸秆、果实,还可以作为动力源用来浇水、打药,用途十分广泛。农闲时可以拉着地里生产的瓜果蔬菜农副产品,走街串巷、赶集上店做生意增加收入。逢年过节,又可以拉着老婆孩子走亲戚,遇到有个头痛脑热事情紧急,还可以立即赶往医院救治。
年龄偏大、腿脚不便或身有残疾的人,也可以借助电动车四处走走看看,或买或卖,力所能及地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减轻其他人的负担。
目前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小汽车的,即使拥有小汽车的家庭,在油价高涨的今天,也是很少开。电动车对城乡低收入家庭显得很重要,成为家里的好帮手,每天都离不开它。
事情总是存在正反两方面,电动车的便利性及其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骑车人行驶安全带来的较大隐患,据统计某地在电动车普及前每年因车祸死亡人数在六七十人,电动车普及之后因车祸死亡人数在150多人,增加2倍多,在死亡人数中与电动车相关的占70%以上,其中又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电动车国标,速度规定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骑车人必须戴头盔,16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准骑电动车,很多城市中心城区限行电动三四轮车,交警部门加强宣传、查不戴头盔、查违章行驶,对当事人视频曝光、罚款等处罚。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治本。
群众对电动车速度限制在25公里有不同看法,认为太慢,因为普通自行车也可达到12公里,现实中,电动车售后都会要求解锁限速,交通安全受多因速影响,比如道路状况、天气因素、车辆性能、骑车人交通安全意识、交通疏导能力等,就电动车而言,我认识“一老一小”是关注的重点,老年人眼花耳背,看不清、听不见,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青少年“逞英雄”、“耍酷”高速行驶容易导致闯红灯、不按规定道路行驶等现象,导致事故发生。
我觉得对电动车还要辩正地看,既要在电动车标准、电动车质量上加强管理,防止劣质产品上市销售。又要加强对老旧电动车的以旧换新,回收利用,防止性能老化的上路行驶。第三,加强法治宣传,特别是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提高大家交通安全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