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天,在读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和其他两位同学被一起分派到扬州客车制造总厂实习。
我们班级一行四十多人乘坐大巴车,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到达实习单位,在和单位同志对接后,我们先到扬州客车制造总厂的招待所住下。
招待所就在客车厂大门北侧,是一栋三四层的房子,条件简陋,客房里有三张单人床,靠窗的墙角有一台17吋上海牌彩色电视机,电视里常传出叶倩文《何不潇洒走一回》的旋律。公共洗手间、盥洗室在楼房的西北角。
第二天,我们到扬州客车制造总厂财务部报道,财务部负责人王部长和所有的工作人员致了欢迎辞,并介绍了客车厂基本情况、财务部主要工作。我被分到底盘车间实习。
底盘车间工人众多,男女都有,车间很大,顶上桁吊可来回吊装移动,板手、锤子各种工具叮当作响,大量工作仍是手工作业。车间会计姓叶,是一位五十多岁、即将退休的女同志,会计工作都是手工操作,车间工人有近200人,我先是帮着制作每月的工资单,很大的一张纸,用复写纸一式三份,逐人依次填写姓名、工作年限、工资构成明细信息,每页金额小计,最后一页合计,抄写一份还是很费工夫的。过了一段时间,又到材料车间,帮助登记了材料出库、入库清单。后来到财务部,帮助登记往来明细账、填写固定资产卡片等。
工作之余,我们在厂里到处转着参观。进入工厂大门里不远,有一个小广场,摆放着几台高射机枪,上面用厚厚的帆布覆盖着,应当工厂是当地重点防空单位的原因吧。在厂区的南部新建了自动喷漆车面,当时应当是比较先进的。汽车厂主要产品是“亚星”客车,获得了省优部优称号,年产客车5000辆,产品供不应求,很多外地采购员拎着现金,住在招待所等车出厂,往往要排到一个月之后。
客车厂对面(路西)是机关和服务部门,有厂部、食堂、理发室等,我们吃饭也是在那里排队打饭,食堂很大,有不少的打饭窗口,伙食一般。理发室师傅有十多个,理、剪、吹、烫、焗发都可,人多时还要排队等。
客车厂的北边隔一条路是扬州汽车站,工作之余我常到那里去玩,人多热闹,来来往往的人们,一个个脚步匆匆。
客车厂离老城区不远,往北过迎江桥,大约就到了,沿街绿树成荫,店铺一个挨着一个,富春茶社的包子、烧卖、点心十分有名,三和四美酱菜脆爽香甜。个园的竹、何园的叠山、池塘、亭台楼阁、琼花印象很深。再往西北走,可以到瘦西湖,二十四桥、白塔、湖亭桥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色。
财务部有一位老李同志是扬州本地人,那年他即将退休,他特别喜欢和我们讲述扬州的故事、风土人情,一晃一个半月过去了,实习活动要结束了,财务部王部长及全体成员请我们吃饭,并赠给我们每人一本像册,上书“实习留念”并盖上扬州客车制造总厂的印章。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32年过去了,扬州客车制造总厂几经转型,已并入别的企业。财务部的老李、底盘车间的叶会计如果健在的话,现在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