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聊城开发区的工业体量为何“不太好看”?两大原因占主导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4-12-22 06:24:20

在经济发展中,工业的的作用举足轻重,拥有庞大的工业体量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财政税收,也能拉动服务业的发展。

能宏观反映一个地区工业规模的指标有多个,例如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规上工业营收等等,但由于具体的工业增加值已不在各地公布的行列,所以规上工业营收、产值成了为数不多的参考数据。

聊城市内部,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体量是何水准?

提及这个问题,不少网友虽然给不出明确的答案,但通常会认为不会很差,毕竟聊城开发区位于聊城市区,更是市级资源主导的国家级开发区。

但从实际发展的成果来看,聊城开发区现阶段的工业体量反而并不好看。以2024年前三季度的规上工业营收为例,开发区272.85亿元的体量仅位列全市中游,不仅远低于茌平、阳谷不说,甚至不及成立时间更晚的聊城高新区。

对于这个阶段性的成绩,不少本地网友肯定是疑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就是以发展工业为主,为何聊城开发区的工业成绩却不好看?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多种,但终究绕不开这两大客观因素:

一、因产业转型发展,聊城市体量较大、支柱地位极高的产业已不是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在全市层面上,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是聊城市已达到“数百亿级”营收、产值的产业大类。在今年前三季度,以铝和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已经接近千亿营收规模,独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2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用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达到400多亿元体量、300多亿元体量。

若只从全市层面来看,以上几个产业堪称支柱,在聊城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聊城开发区位居聊城中心城区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它必然要转型走新兴化、高端化发展的模式,传统优势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不仅不能再进一步重点发展,甚至要关停、清退。

在产业选择上,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医药、金属精深加工是聊城开发区工业领域的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前两者涉及到了转型发展。后者虽然涉及到了“金属”,但并非铜和铝产业,而且以无缝钢管生产为代表,属于开发区自身独有的优势产业是真,但尚未成为全市层面上的优势产业。

二、转型的产业在聊城没有深厚的基础,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庞大的规模

放眼聊城内部而言,开发区转型布局的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本就没有深厚的产业基础,相关企业的招引、行业的配套服务大都是从零搭建,难度巨大。

放眼全国范围而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等)同样是绝大多数地区在产业布局上的“热门赛道”,培育龙头企业、招引链主企业、聚集配套企业等措施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这种激烈的形势下,聊城开发区参与竞争后所面临的难度难以想象,要把区域内的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医药均做出上百亿甚至数百亿营收或产值的体量并非三年五载就可实现的。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全市层面今年前三季度的规上营收方达到49.01亿元,即便是开发区占据了其中的大头,依然距离百亿级有不小差距。

0 阅读:0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